「賣身救父」,這聽起來在舊社會或者電視上才會出現的事情,竟在當今現實社會中「上演」了。
2020年5月27日,一則影片在網路中迅速走紅。畫面中的女孩面容姣好,身材高挑,但不同于一般的網路才藝表演想要走紅的妙齡女郎,畫面中的女孩明顯沒有表演的意願,面露哀愁的她含淚聲稱:「如果誰能拿出40萬(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75萬元),救救自己的父親,那麼她就可以嫁給這個人。」
畫面中這位姑娘名叫馮雙雙,1995年出生于河南平頂山,父親是個農民工,每天外出靠苦力賺取微薄的收入維持家用。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如果有愛自己的父母,在充滿愛的家庭成長,這樣也算平凡的幸福。但不幸的是,在她出生不久,不堪忍受貧苦的母親竟然離家出走不辭而別。出生于這樣的家庭,無疑小小的馮雙雙是不幸的,從此,她只得與父親相依為命。
為了彌補母愛上的缺失,馮父從小就對小雙雙疼愛有加,儘管自己掙錢不多,但總是不忘給小雙雙帶回喜愛的玩具,愛吃的零食,這讓這個平凡的家庭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有了更多的親情氛圍。
在馮雙雙心中,父親的形象是偉岸的。父親不僅每日辛苦在田間勞作,閒時還要到工地打工,就這樣一年到頭很少休息。為了自己,父親沒有再婚,而是拚命掙錢供自己讀書,給自己買衣服,這樣的父愛讓馮雙雙感到既慚愧又幸福。雖然生活不易,但隨著她一天天長大,父親欣慰之餘,也讓這個家有了更多的盼頭。
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懂事的馮雙雙在高中畢業後就沒有再繼續念書。憑藉姣好的面容,她找到了一家美容機構工作。在這家機構,馮雙雙依靠著踏實苦幹,業務越來越好,工資也慢慢地多了起來。看到女兒的生活,父親高興之餘,也一直不斷努力辛苦勞作,美好的生活好像已經在向她們招手。
經歷苦難的日子,就在父女兩個努力奮鬥,以為好日子就要到來的時候,可惜事與願違,幸福並沒有降臨到這個飽經磨難的家庭。一天,在外面工作的馮父突然感到身體不舒服,但他對于這種突然的不舒服並沒有放在心上,本著能抗就抗的宗旨,他繼續堅持工作,可這一次,不同于以往,時間的流逝並沒有讓身體好轉,反而越來越不舒服。
堅持不住的馮父在工友的幫助下不得已來到醫院檢查,一查不要緊,這一查,直接將這個家庭推向了深淵。馮父被診斷為「腎病綜合症」,這種病對腎臟的損傷巨大且不可逆轉,如果不加及時控制,任由病情發展,最終病人會成為「腎衰竭」,直至生命流逝。更要命的是,馮父的病情發展非常迅速,已經大大超出了預期的設想。
得知消息的馮雙雙頓時感覺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她在想上天為什麼要這麼不公平,好不容易熬過難熬的日子,自己有了孝順父親的能力,偏偏這個時候,父親得病了,而且是這樣兇猛的疾病。
來不及悲傷的馮雙雙投入到了治療父親的病情身上,可看病,需要錢。本就不多的積蓄因為每日的透析很快就捉襟見肘,而馮父才僅僅暫時穩定住病情。可自己只有這麼一個父親了,想到從出生時就從未謀面的母親,如果自己的父親不在了,自己活在這個世上還有什麼意思。焦急的馮雙雙急忙向醫生打聽,詢問如何才能挽救自己父親的生命,但醫生的回答,頓時讓馮雙雙驚呆了!因為從醫生口中,馮雙雙得知,如果想要「療愈」,讓體內「蛋白尿」恢復到正常人水平,後續的治療費用要將近40萬元。
「40萬元」對于真正的有錢人來說,可能就是一部車,一年薪水。但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即便放到如今的水平,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五六年才可能攢到,更不用說對于馮雙雙這樣的家庭,況且先前的治療已經花完了家中不多的積蓄。
「怎麼辦?」「治還是不治」,「治的話錢從哪裡來?」自己一個月的薪水甚至不能應付父親一天的透析費用,病情又不好,難道就這樣放棄?看著躺在病床上,身上插著管子,痛苦不堪的父親,想到父親的一生,馮雙雙淚流滿面,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為了給父親治病,馮雙雙借遍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可相比于40萬元的治療費用,多日來所籌集的不過是九牛一毛。就在馮雙雙感到疲憊絕望之際,經別人提醒,她想起了能不能通過網路救援的方式給父親治病。是的,事到如今,也沒有其他的方法救治父親了,救父心切的馮雙雙決定試一試。可轉念一想,治療所需的費用高達40萬元,這讓馮雙雙不敢想象有人能給自己捐助這麼多錢。而且,即便是有人捐助這麼多,自己又該拿什麼回報別人?
一無所有的她想到了自己的未來,是的,她什麼都沒有,只有青春的容貌。也只有拿這個來報答自己的恩人,也許,會有人看上她,願意出錢幫助自己的父親,但如果這個人歲數大,或者相貌醜陋呢?又或者脾氣不好,身體有疾呢?她也曾今憧憬過美好的愛情,設想過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是什麼樣子。但,現在,她不敢多想,只要能夠救治自己的父親,她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未來。
就在馮雙雙滿懷期待真的有人可以聯繫自己救救父親的時候,病床上,聽到這個消息的父親卻說什麼也不幹了。由于自己沒有能耐,讓剛出生不久的馮雙雙就失去了母親,儘管自己疼愛孩子,但微博的薪水,始終沒有給孩子像別人家庭那樣幸福的童年。作為父親,本就羞愧難當,如今自己不爭氣的身體又出現這麼大問題,怎麼能再讓孩子為了自己而把自己的「一生」幸福給斷送掉了。
想到這些,馮父再也躺不住了,情急之下,他不顧醫生的勸阻,竟試圖拔掉管子,並且要求立刻出院,說什麼也不想再治療了。旁人都看得清楚,他這是不想再拖累孩子了。看到這一切的馮雙雙內心痛苦不堪,她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孝心「舉動」,給父親造成了這麼大的困擾。
她也明白,父親不僅身體上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她何嘗不理解父親的舉動。但她不甘心,她不能接受這一切,哪怕有一絲希望,她也要挽救父親。她哀求父親,不要這樣做,也不要說出那種絕望的話。望著眼前的孩子,父女倆抱頭痛哭,感嘆命運的不公。
事情的發展也確實沒有那麼順利,雖然影片在網上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但能拿得出40萬元的人,估計也不會讓自己背上趁人之危的罵名。一時間,網路救援陷入停頓。不僅如此,網路上不好的爭議向她撲來,指責她通過賣慘取得關注,甚至是想要利用人們的愛心,詐騙網友的錢財。
一面是等待救援的父親,一面是網路輿論上的爭議,如果就這樣放棄,父親的治療費用怎麼辦?這讓馮雙雙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而馮父此時也痛苦不已,自己不僅沒能照顧好女兒,反而連累女兒跟著自己遭受這般痛苦,一時間,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
好在,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儘管沒能等來那個願意出40萬元救援馮父的人,但了解到真相的網路群眾,還是紛紛伸出了自己的援手。沒有40萬元,可大家有「400」元,甚至是「四十元」「四千元」,這筆錢,可能來自于家庭條件好的,一般的,甚至是同樣處在溫飽之中的普羅大眾,但「熱心助人」,「同情弱者」一直是優秀的傳統,就這樣,在眾人合力之下,馮父需要的40萬元治療費用很快便湊齊了。馮雙雙也將全部募捐得來的錢用于治療父親的腎病。
雖然治療過程比較曲折,但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之下,馮父的病情終于迎來了好轉,「蛋白尿」也一度恢復到了正常人的水平,這意味著差點奪走馮父生命的疾病終于被控制住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回到了正軌,馮雙雙回到了美容院繼續努力工作,而馮爸爸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些輕鬆一點的工作。
馮父出院的當天,馮雙雙特地通過網路表達了對大家的感謝,是的,沒有這麼多好人的幫助,自己親愛的父親可能早就不在了。而聽到馮父健康痊癒的消息,大家也是紛紛為馮雙雙感到由衷開心,同時,通過幫助她人,自己也獲得了內心的開心幸福。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馮雙雙賣身救父的故事令人動容,在她的身上完美地體現出了「孝道」,這是值得稱讚的一點。可是在新的時代,孝道不一定非要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現,也正因如此她才遭受了一些非議。
最後,只希望她的細心照顧能讓自己的父親,重新恢復如初,一家人會過得越來越好!
68歲的母親上下樓不便,女兒將車庫改造成養老房,供母親居住,潘女士此舉引髮網友熱議。
20平方公尺的空間內,卧室、廚房、衛生間等各個生活分區簡潔明了,冰箱、電視等生活電器擺放整齊,燃氣和水電都正常使用,屋內簡潔明亮、乾淨溫馨,很難想象之前這只是一間擺放雜物的車庫。更讓人欣喜的是,這間一室一廳的「小公寓」,是潘文艷和家人們一點點親手裝修打造出來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日照市民潘文艷把自家車庫的改造過程,通過視訊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在短視訊平台一發布,便收穫了不少網友的圍觀和點贊。
耗時一個月,車庫大變樣
潘文艷母親今年68歲,一直居住在小區的六樓,由于房子年頭久了沒有加裝電梯。可老人歲數大了,腰疼腿疼的毛病一犯,上下樓梯都是件難事。
潘文艷家改造前的車庫
「母親念叨過很多次,看著她扶著腿上下樓我們也很心疼。」潘文艷看著母親忍痛上下樓,總是揪著心,她提出讓母親到自己家住,但母親遲遲沒能點頭同意。在母親看來,老年人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這套房子住了十多年了,早已和鄰居們處成了親人,周圍的環境也非常熟悉,她喜歡和鄰居們曬太陽聊天,跟朋友們打撲克,可孩子們上班時間非常固定,有屬于自己的生活節奏,她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反倒覺得束縛。
改造車庫是母親提出來的。「我媽一開始意思是收拾收拾,能住就行。」潘文艷一開始並不贊成母親的想法,可後來她發現,自家的車庫在地上,相當于樓層的一樓,採光和通風都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不就像是老家裡的平房嗎?既然老人喜歡,那就裝成一個一室一廳的小公寓來住。
于是,去年11月初,潘文艷開始和家人一起清理車庫,著手準備裝修。潘文艷先把車庫的地面挖了25厘米深,就是為了水電管道走暗線。解決用水是最大的問題,不管是吃飯、生活都離不開水。潘文艷便找了專業的裝修工人從水房裡將管道接到了車庫內,為了防止地面返潮,還專門在地面做了防水層。
壘廁所、安裝櫃體、處理牆面、安裝空調和燈、做美縫、裝窗帘……裝修的每個工序都必不可少,車庫雖然只有20平方公尺,可實際上裝修的流程與日常裝修別無二致。整個屋內的裝修風格是按照母親喜歡的樣式定的,櫃體和桌椅都是原木色,掛表也有著「平安喜樂」的字樣,冰箱、電視、空調、油煙機等家用電器應有盡有。
一個月後,車庫改造完成,潘文艷把它叫做「養老小公寓」。
20平米裡有著家人的溫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車庫不大,可溫馨有愛。2022年元旦,潘文艷的母親搬到了這間改造好的養老小公寓裡,開始了舒心的老年生活。
在這間小公寓裡,處處都充滿了潘文艷和家人們精細布置的細節。為了節省空間,潘文艷特意裝了榻榻米,這樣床和衣櫃既不佔地方,床的高度也適合老人;冰箱專門選用了可抽拉的櫃體式,冰箱的高度和日常的書桌高度相差不多,平常也可以擺放用具;門口裝了衣架和鞋架,進出門都方便;門窗都做了雙層密封,這樣保暖效果更好。
潘文艷和母親家離得非常近,只要有時間,家人們就會回來陪著母親,一家人在小公寓裡一起做飯、吃飯、聊天,非常幸福和快樂。
如今,孩子們看到姥姥的新住處也非常開心,經常吵著鬧著要來看姥姥。潘文艷也覺得,母親現在生活非常瀟洒,經常叫著鄰居來公寓裡做客,「她最大的樂趣就是和鄰居們聊聊天,打打撲克,現在什麼都不耽誤。」母親現在身體還算硬朗,除了上下樓腿腳不便,其實自己居住和生活更自由、舒心。
潘文艷認為,作為女兒,打造這間養老小公寓是為了母親生活方便,安度晚年,而父母健康快樂則是天下所有子女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