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先生曾經提出很多預言,有一些預言直指地球未來可能會面臨各種威脅,人類文明可能會因此終結,而我們的出路是走出地球,移民外星球。這些所謂的「末日」預言是否真的會應驗,沒人知道,畢竟是以後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不過,從人類發展的情況來看,走出地球可能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原因很簡單,當技術水準比較低的情況下,我們是沒法實現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目標的。比如說在100多年前,那個年代的人肯定是想不到我們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飛到世界各地,也想象不到我們拿著個手機就能夠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實現視訊通話。現代的航空已經很發達,乘坐飛機前往外國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當未來人類科技足夠發達的時候,人類走出地球、移民外星球理論上也是可以實現的。不過,這個夢想離我們還比較遙遠,而那艘飛行了40多年的飛船傳回的最後那張照片,也令人深感絕望。這是怎麼回事?
旅行者1號探測器
其實,說到已經飛行了40多年的無人飛船,相信大家都猜測到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雖然它們早在1977年就發射升空了,但是到現在它們的部分設備仍正常運行,所以即使它們飛了幾十年,但是存在感仍是滿滿的。
例如在前兩年旅行者2號探測器有一次需要執行例行的360度旋轉以校準磁強計,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動作推遲了,結果導致2個內部系統消耗了一定的功率,飛船的軟體關閉了其搭載的所有科研儀器,一度與地面指揮中心「失聯」,不過後來工程師還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相比之下,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情況就相對要好一些,並沒有出現這樣讓人擔憂的問題。雖然旅行者2號探測器比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時間早了大概半個月,但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飛行距離要遠遠比旅行者2號更遠。這是它們倆的探測任務不同導致的。
例如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發射升空以後就朝著木星和土星飛去,從這兩顆巨大的氣態行星附近高速飛越過去以後,就朝著太陽系的邊緣飛去,率先到達太陽系邊緣進入星際空間。而旅行者2號探測器的探索任務比旅行者1號探測器要復雜得多,除了需要探索木星、土星以外,還需要對更加遙遠的天王星、海王星進行抵近觀測。
雖然天王星、海王星這兩顆氣態行星也位于太陽系的外側,但是旅行者2號探測器不能直接飛往太陽系外,而是先後抵近了這兩顆氣態行星,最終旅行者2號探測器與我們的距離比旅行者1號要小一些,但也已經成為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緊隨旅行者1號探測器之後。
旅行者1號探測器作為現在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它與我們的地球距離達到了232億公里。這是什麼概念?我們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需要超過21個小時才能抵達旅行者1號,同樣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傳回的無線電信號也需要這麼長時間才能被我們接收到。雖然信號傳輸極為困難,但是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依舊在傳回資料,而旅行者1號曾經傳回一張讓人絕望的照片。
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完成了對木星、土星的抵近觀測以後就朝著宇宙深處飛去,隨著它不斷向前飛行,它的能量也在不斷消耗,最終會有能量耗竭的那一天。科學家為了讓旅行者1號探測器能夠運行更長時間,就發出指令,關閉探測器的部分設備,例如相機。
在關閉相機前,科學家讓旅行者1號探測器回眸看了一眼太陽系,順便對太陽系的那些行星拍照,得到了太陽系的「全家福」,當時與我們地球的距離為64億公里。在其中的一張照片中,我們地球只占了整個畫面的0.12圖元,只是漆黑星空中一顆不起眼的小亮點而已。
地球本身不是發光的天體,只能反射太陽光,所以在遙遠宇宙深處看到地球就像一顆小星星,如果距離足夠遠,就看不到地球的存在,例如我們肉眼就看不到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更加遙遠的系外行星我們是看不到的。
但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飛行了40多年,卻仍看得到我們地球家園,這足以說明旅行者1號探測器飛行了幾十年時間,拍照的時候與我們地球的距離達到了64億公里,但在宇宙空間的角度來看,它的飛行里程實際上是非常小的,連太陽系的邊緣都還沒看到,更別說走出太陽系了。
回歸到前文提到的那個星際移民的話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移民到一個全新的外星球,或者至少到外星球來一次星際旅行,但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類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走不出太陽系,是沒法抵達系外行星的,而在我們太陽系內暫時並沒有一顆完全適宜人類移民的星球。
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移民外星球是不現實的。當然,給我們人類足夠的時間,理論上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畢竟科技在進步,未來的飛行器飛行速度會越來越快,抵達系外行星所需的時間會越來越短,人類移民外星球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