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研究:嬰兒糞便中發現大量塑膠微粒,含量是成人的13.8倍

新研究:嬰兒糞便中發現大量塑膠微粒,含量是成人的13.8倍
2021/09/24
2021/09/24

塑膠製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塑膠袋、塑膠瓶、塑膠盒、塑膠開關、塑膠玩具、保鮮膜、電線絕緣層。塑膠在給我們現代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因為大量的塑膠被廢棄掉,沒有得到無害化的處理。人類大量使用塑膠不但會破壞生態環境,而且也會讓人類直接自食惡果。

根據刊載于《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雜誌的一項新研究[1],科學家從嬰兒和成人的糞便中都檢測出了塑膠微粒。更讓擔心的是,嬰兒糞便中的塑膠微粒數量多達成人的13.8倍。

塑膠是分子量非常高的化合物,也就是高分子聚合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低分子量的單體通過縮聚反應或者加聚反應,可以聚合成分子量達到幾萬、幾十萬的高分子化合物,然後它們被加工成各種塑膠製品。

以最為常用的塑膠之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為例,其單體為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酯。通過酯交換法,或者直接酯化法,脫去甲醇或者水之後,分子鏈不斷增長,最終就得到了PET。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PET可以做成纖維,也就是滌綸;PET也能做成塑膠瓶,裝水或者醬油等瓶子下方有PET標誌。

除了PET之外,聚碳酸酯(PC)也被經常用作瓶子,比如嬰兒奶瓶。由于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到PET和PC兩種塑膠製品,所以科學家在這項研究中專門檢測了這兩種塑膠。

科學家分別檢測了3位新生兒的胎糞(第一次糞便)、6位1歲嬰兒糞便和10位成年人的糞便,結果發現糞便中基本都有塑膠微粒。當塑膠分解成尺寸小于5毫米的小塊時,就會產生塑膠微粒。

嬰兒樣本中的PET平均含量最高,達到了3.6萬納克/克,PC的平均含量為78納克/克。新生兒樣本中的PET含量為1.2萬納克/克,PC的含量高達110納克/克。相比之下,成年人樣本中的PET和PC含量低了一個數量級。

事實上,先前的研究也發現了讓人擔憂的結果。用塑膠奶瓶餵養的嬰兒(尤其是在塑膠瓶裡加熱配方奶粉)每天可能會攝入超過100萬塊的塑膠微粒,高溫對塑膠微粒釋放的影響最大,從25 ℃時的60萬顆/升飆升到95 ℃時的5500萬顆/升。

嬰兒有時可能會把衣服、塑膠玩具等物品塞進嘴裡,這會增加塑膠微粒的攝入量。此外,嬰兒食品包裝袋、房間地毯都會讓嬰兒接觸到更多的塑膠。因此,嬰兒會比成年人攝入更多的塑膠微粒。

不僅嬰兒體內存在塑膠微粒,就連人類胎盤內都有。此前研究人員對6個胎盤進行檢測,結果在其中4個胎盤中發現塑膠微粒。那麼,這些塑膠微粒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影響呢?

目前,科學家對此並不清楚,缺乏相關實驗資料。但由于在製造塑膠的過程中,會加入各種化學物質,它們進入人體之後,可能會干擾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到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

這對于成年人來說可能問題不大,但對于正在發育的嬰兒很可能不是什麼好事情。該研究主導者、紐約大學兒科教授Kannan表示,他堅信這些化學物質會影響生命的早期階段,因為這是一個脆弱的時期。

如今,人類對于塑膠的需求還非常大,每年的塑膠產量可達3.6億噸,累計的塑膠產量估計已達100億噸。回收再利用的塑膠僅占一成,另外大部分塑膠要麼被焚燒或者填埋,要麼就被隨意丟棄。據估計,每年有多達10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到海洋中,它們隨著洋流漂到世界各地。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質很穩定,塑膠在自然界中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才能降解為無害的小分子,所以它們會對環境造成長期的影響。隨著廢棄的塑膠越來越多,生態系統受到的塑膠污染越來越嚴重。

無論是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還是在地球兩極,或者在高山上,都已經發現了塑膠微粒。自然界的生物體內遲早會累積越來越多的塑膠微粒,它們通過食物鏈不斷向上傳遞,最終又會進入人類的體內,自食惡果的必然是塑膠的始作俑者——人類。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