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個局面是英國人根本沒有考慮過的!
西方對俄羅斯的瘋狂制裁顯然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局面!原本沒了俄羅斯,很快就能找到下家發射,結果居然連盟友家的SpaceX都不鳥他們,這讓人情何以堪呢?
搭載了34顆OneWeb衛星的Arianespace Soyuz火箭
2022年3月2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在推特上發表一條推文稱有英國政府背景的OneWeb衛星必須說明沒有軍事用途,否則拒絕發射已經搭載在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的聯盟火箭上的OneWeb衛星。
原本將定于3月5日1點41分發射,結果在3月2日才發難,OneWeb公司想要準備也來不及,俄羅斯顯然是要噁心下英國,讓他們跳那麼歡快,現世報了吧!
而OneWeb公司和英國也非常硬氣,首先是英國政府表示不會出售其在OneWeb的股份,隨後則是3月3日,OneWeb公司董事會投票決定「暫停從拜科努爾的所有發射」。
畢竟能從事商業發射的組織還是很多的,除了俄羅斯外還有ESA、NASA、SpaceX,JAXA,ISRO,甚至中國航天局也是可以的,為什麼非得找俄羅斯發射?
發射確實沒問題,俄羅斯這是最優解
估計各位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為聯合國五常的英國,居然沒有自己的火箭可以發射航天器,事實上是早在1970年代英國就徹底放棄了自己的運載火箭事業,這個事情很難確認是不是美國人忽悠瘸了有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年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之後,黑箭系列火箭就徹底退役了。
黑箭火箭
英國人不找自己家門口的歐洲空間局(英國也是歐空局成員之一),也不找據說是穿一條褲子卻能隨時把他坑死的美國,反而去找一直吵來吵去、尿不到一個桶裡的俄羅斯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OneWeb衛星的軌道,俄羅斯發射最便宜!
OneWeb衛星和SpaceX的Starlink一樣,也是提供近地軌道無線接入服務的,不過兩者不一樣的是OneWeb衛星軌道高一些,達到了1200公里,另外衛星的軌道也非常特別,幾乎走的是一條極軌軌道,傾角達到了86.4°,這種軌道的好處是可以服務全球所有地區(包括兩極)。
發射極軌衛星當然是高緯度發射場具有優勢,而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的緯度達到了45°,所以找俄羅斯明顯是最優的,商業發射就是,就算我們尿不到一個桶裡,但是你給我價格便宜實惠,我特麼就找你!
這下俄羅斯因為英國這個狐假虎威、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帶頭衝鋒極度不爽而給其穿了小鞋,不過英國倒也不是太擔心,畢竟除了最優解,還有次優解,再不濟還有備胎,不就是多花點錢的事嘛,這年頭哪有錢擺不平的事呢?全球那麼多商業發射火箭,總能找到一家發射OneWeb衛星的不是嗎?
英國人打死都想不到:SpaceX居然不予理睬!
OneWeb衛星因為總數只有648顆,其進展速度挺快的,截止到2021年7月份,已經發射了大約420顆衛星,而且在2021年時,OneWeb衛星公司幾乎拿下了聯盟號在2021年為非俄羅斯客戶飛行的10次任務中的8次,目標是在2022年發射大約200顆衛星,基本上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近地軌道通信星座。
總共有6次發射,每次發射32~36顆衛星,既然俄羅斯不發射了,但網還得建,所以得找個「接盤俠」把剩下的衛星給打上天去,要不然這掛著也不是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找誰呢?
首先第一個問題,一次發射32~36顆衛星的技術有哪幾家有?
SpaceX肯定是可以的,畢竟馬斯克一次都發射過50顆!NASA應該也有,但是似乎沒有實際操作過那麼多,日本應該也有,但得先實驗一下,印度人也能一次發射很多顆衛星,但誰會把衛星交給印度人發射呢?那一定是瘋了。
中國的長征火箭應該也行,但上次最多只發射過20顆衛星,也是需要熟悉下業務,要不然立即承接還是有些困難。
誰能立即發射:答案是沒有
基本上可以這樣確認,全球沒有任何一架航太發射企業可以在2022年接下OneWeb的所有衛星發射業務,首先第一個,航太發射計畫不是一個臨時起意的工程,因為它牽涉到了火箭的製造、運輸和發射,需要至少提前1-2年規劃才能在建造出發射這麼多衛星的火箭。
No single launch provider appears to have the available capacity to deploy OneWeb’s remaining satellites in the short-term, according to Gunter Krebs, a spaceflight historian and software engineer who created Gunter’s Space Page in 1996 to track satellite and launch activity.
似乎沒有一家發射提供商有能力在短期內部署 OneWeb 的剩餘衛星
Three otherwise suitable flagship rockets — Arianespace’s Ariane 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H-2A, and United Launch Alliance’s Atlas 5 — are being phased out, with no room left on their manifests. India’s GSLV rocket, while large enough to pick up some of the Soyuz slack, has not demonstrated a high flight rate, Krebs said, making near-term availability unlikely.
三枚比較合適的運載火箭:阿麗亞娜 5 號、三菱重工的 H-2A 和阿特拉斯 5 號,它們的發射清單上已經沒有空間了。而印度的GSLV火箭雖然大到足以彌補聯盟火箭爽約後的一些空缺,但其發射頻率顯然是不夠的,因此也不可能在短期提供服務。
像這種快速靈活反應的方式,SpaceX可能會更優秀一些,畢竟這是商業公司,所以OneWeb公司和英國對SpaceX給予了厚望,希望SpaceX能扛起大旗,彌補聯盟號退出後留下空缺。
SpaceX居然不予理睬
SpaceX did not respond to requests for comment.
SpaceX 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儘管OneWeb衛星的近地軌道衛星通信星座面向的是政府機構,而SpaceX的星鏈是面向普通客戶,但問題是誰又能區分這些服務非得必須由對方服務?SpaceX的StarLink難道就不能為政府服務了?
所以OneWeb和StarLink是處在了競爭對手的行列,現在OneWeb和其發射合同的提供商俄羅斯航天局慪氣,這不是為StarLink創造了彎道超車的條件麼?
趁你病要你命,過河拆橋、上屋抽梯,落井下石,這些想來就是西方資本一直在幹的事情,這次OneWeb只是自己沖在了最前面,原本英國政府只是想做個制裁堅決態度的表率,結果真是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