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外星人信號源頭找到了?比鄰星發現新的宜居行星:大小為地球1/4

外星人信號源頭找到了?比鄰星發現新的宜居行星:大小為地球1/4
2022/02/28
2022/02/28

兩個月以前,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終于確認在離我們4.2光年的那個恒星系收到的信號,排除了是地球本身的干擾,這個信號的頻率是982MHZ,希望有一天真的和外星人建立聯繫」。

這個信號的出現確實讓科學家非常興奮,而且已經再次翻轉,這個BLC1信號最早是在2019年、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的六十四米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無線電信號,但後來被確認來自地球!

當大家不再關注時《自然》卻在2021年10月25日刊出一篇論文稱,已經排除了干擾,確定信號BLC1信號最可能的來源是比鄰星,與新發現的比鄰星行星究竟有沒有關係?

Proxima d,比鄰星最新的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2022年2月10日,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的一篇論文稱,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三星系統中的比鄰星又發現了一顆行星,這顆行星距離恒星距離比鄰星月430萬千米,大約只需5天就能繞比鄰星一周。

發現這顆行星的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ESO的 VLT),使用的是徑向速度法、以及其微弱的擾動感知到了這顆行星的存在,發現行星方法有多種,但常見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淩星法 2、徑向速度法

與大家想象的用望遠鏡直接發現行星不一樣,由于行星太小,還被恒星的光芒所掩蓋,比如你很難發現一隻在燈泡上爬行的跳蚤,所以只能使用間接發現,淩星法就是當行星經過恒星「表面」,就像水星或者金星淩日,對恒星產生遮擋,那麼會對恒星的光通量產生影響,監測這個週期與光通量的大小,就能知道這顆行星的軌道距離與大小。

但這個方法只適合恒星系黃道面對著地球方向的,如果有一個角度,那就沒有辦法了,而徑向速度則是根據行星繞著恒星運動時,行星的質量對恒星產生的運動速度改變,比如木星在5個AU距離運動時,恒星徑向速度的幅度為12.7m/s,海王星在1個AU距離運動時,恒星徑向速度的幅度為1.5m/s。

這個速度儘管很小,但只要檢測恒星的光譜位移就能發現這些微弱的變化,從而計算出行星的存在,並且還能據此計算出行星的軌道距離與質量。

Proxima d就是這麼發現的!

與Proxima b相比,d的條件如何?

Proxima b最早是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天文學家米科·圖米注意到的,後來歐南天文臺的拉西拉天文臺ESO 3.6米望遠鏡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和甚大望遠鏡的紫外線與可見光階梯光柵攝譜儀(Ultraviolet and Visual Echelle Spectrograph,UVES)發現了它的存在。

這顆行星處在比鄰星的宜居帶內,這給了科學家們無盡的想象機會,畢竟距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系居然有一顆宜居行星,而且劉慈欣的《三體》中描述的三體人所在的行星還真應驗了,所有人戲稱,三體人正趕往地球的路上。

與b處在比鄰星宜居帶內想比,d的條件如何呢?400萬公里是不是也在Proxima A的的宜居帶內?從WIKI資料來看,比鄰星的宜居帶軌道在340萬公里~810萬公里左右,軌道周圍為3.4~14天,從理論上來看,Poroxima b和Proxima d都處在宜居帶內。

就像地球與火星的軌道,地球距離太陽近一些,而火星則距離太陽遠一些,兩者都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而Proxima b和d是不是和太陽系一樣呢?不過據建模的結果,這兩顆行星都可能已經被恒星潮汐鎖定,但假設這兩顆行星都有大氣層,那麼可以通過大氣層將能量迴圈至行星背陰的一面。

因此Proxima d的這顆行星仍然具有生命的可能,只是對于紅矮星強大的耀斑活動,會產生強大的高能粒子輻射,也許行星被潮汐鎖定正為生命避免了滅頂之災。

信號是d發出的?

2019年接收到的這個信號真的非常特殊,是個頻率為982.002MHZ窄帶信號,電磁波還存在明顯的頻移,這表示是一個運動中的物體發出的信號,儘管科學家已經再次確認信號很可能來自比鄰星,但卻無法確定信號究竟是哪顆行星發出的。

但毫無疑問,d的發現又給了科學家更多的信心,畢竟這又是一顆位于宜居帶內的行星,看起來還非常像地球和火星的模式,這個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系真的是個寶藏星系。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