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事物, 科學家們通常喜歡研究它 「是什麼」、「為什麼」以及「從哪裡來」,宇宙是什麼我們或許每一個人都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現在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宇宙是從哪兒來的。
根據幾百年來大量的天文設備的觀測,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資料,天文學家們對宇宙的起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後分析出了一個比較被天文學界廣泛認可的起源說—— 「大爆炸宇宙論」。
這個假說認為, 宇宙是在大概 138億年前,由一個無限小、無限重、無限熱的奇點爆炸膨脹而形成的。
事實上,早期就連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都對此嗤之以鼻,並不相信「大爆炸宇宙論」的觀點, 他在推導相對論公式的時候,由于篤行宇宙是恒定不變的,甚至為公式增加了一個「宇宙常數」,以防公式得出的宇宙資料會發生變化。
然而在1927年勒梅特提出了現代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論的兩年後,另外一位 天文學家哈勃就發現了宇宙遙遠星系的紅移現象,得出了宇宙正在不斷向外膨脹的結論。
這個發現也意味著在很久以前,宇宙其實密度並不像是如今這樣巨大, 宇宙或許確實存在著一個 「大爆炸」的時間點,當時所有的物質都處在無限小的奇點之中。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得知了這件事情以後,親自與哈勃進行了會面, 並在後者的帶領下前往天文臺親眼見證了紅移現象的變化。
而科學家的偉大之處正體現在這裡,他們雖然會為了自己堅守的「真理」而變得短暫的「固執」,但是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發現由于自身的主觀思維,影響了對科學的結論時, 他立刻更改了自己的方程式,將其中的「宇宙常數」給刪掉了。
直到後來,在越來越多天文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 一起構架了當今的大爆炸宇宙理論,將其不斷豐富擴展。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 宇宙的起源時間點大概發生在 138億年前左右,當時的宇宙還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奇點,直到它發生了爆炸,宇宙才在漫長的時間演化中逐漸成型,這個138億年便是宇宙的年齡。
瑪土撒拉星——160億歲的恒星
令人沒想到的是,眼看著大爆炸宇宙理論已然被廣泛接受,卻始終由于一顆古老的恒星而被少數人再次懷疑其正確性, 這顆恒星就是 HD140283恒星,由于它的年齡非常之大, 因此也被稱為是「瑪土撒拉」星,「瑪土撒拉」為《聖經》裡活了969歲,最長壽的老人的名字。
「瑪土撒拉」星有多長壽呢?在千禧年,也就是2000年,天文學家們通過專門測量遙遠星體的高精度視差衛星——依巴谷衛星所得出的測量資料,發現這顆恒星居然已經有 160億歲的高齡。
這樣的發現無疑使得天文界為之震動,要知道 宇宙的年齡才 138億年,這一顆恒星卻足足160億年,後者遠比前者超出了22億年的漫長時間,這意味著 「瑪土撒拉」恒星比宇宙的年齡還要久遠,但是這怎麼可能呢?
宇宙誕生之前世界都只是存在于一個無限小、無限重的奇點裡,一切的物質都還未產生,那麼這顆恒星又是從什麼地方出現的,難道大爆炸宇宙理論是錯誤的,世界本不是由一個奇點爆炸膨脹而產生的嗎?
這樣的疑問充斥著天文學家們的腦海,許多的天文學家以及相關團隊都開始進行了關于這顆恒星的深入探究, 從各大天文設備的資料裡再次計算和分析,試圖尋找到真正的 「瑪土撒拉」恒星的年齡。
真實的恒星年齡?
同時,有一些天文學家們也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實驗的誤差導致「瑪土撒拉」恒星的年齡結論錯誤。
最可能的誤差主要有兩個,其中一個或許是因為 天文學家往往是根據主序星的亮度和距離來評估測算出其大小與年齡。換句話說,天文學家們是根據天文設備觀測到的 「瑪土撒拉」恒星視覺亮度,再加上對它計算得出的距離,從而得出「瑪土撒拉」恒星的大致年齡。
恒星的亮度還算比較好解決的,可是距離往往是根據視差來測量的,隨著地球的公轉,不同角度的觀測到的恒星距離都會呈現出非常細微的變化, 或許正是因為對距離的不精確,導致 「瑪土撒拉」恒星的年齡過大。
另外一個誤差可能是 由于恒星中氧的含量,「瑪土撒拉」恒星裡的氧鐵占比遠遠比之前所估測的資料要多出不少,而在宇宙爆炸後不斷膨脹發展的過程中,氧也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元素,可能這也是導致天文學家們測算出「瑪土撒拉」恒星年齡過大的原因。
霍華德·邦德和其團隊在對「瑪土撒拉」恒星進行了研究以後, 認為「瑪土撒拉」恒星的真實年齡可能是144.6億年,雖然看起來要比原本的160億年要少一些,但依然比宇宙138億年左右的起源時間要早,仍舊屬于是宇宙的「時間悖論」。
有些科學家們認為, 這或許是因為宇宙其實是一個平行宇宙,也就是說除了我們所生存的宇宙以外,其實還存在著另外的宇宙世界,它們或許是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與原本的宇宙世界呈現出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表現。
而 「瑪土撒拉」恒星很有可能就是來自于平行宇宙,可能那個宇宙的大爆炸時間要比我們的宇宙更加早,因此出現了160億年或者是144.6億年這樣明顯高出目前我們所在宇宙年齡的恒星。
我們的宇宙與另外的一個宇宙在偶然之間發生了碰撞,由于兩者的時間不同,因此才留下了如此明顯的「bug」存在,引起了人類天文界的震動。
當然, 還有一種可能性則是天文學家們所得出的關于宇宙的年齡並不準確,因為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大量的不同天文設備,可以對宇宙進行深入的觀測和研究,但是我們終歸只是生存在一個小小地球的普通生物,我們目前所觀察的現象也不過是短短幾百年之間的變化而已。
或許我們當前所發現的宇宙紅移現象,僅僅只是宇宙生命中的一次呼吸。
更何況宇宙的物質非常復雜,它不僅包含著各種已知的物質, 還有大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些都躲藏地好好的,從未被人類察覺, 可能人類的天文設備一直以來都受到了這些不明物質的影響,導致我們所觀測到的現象都存在一定的誤差。
然而這些也不過是一些推測罷了,科學之所以被稱之為「科學」,便是因為 它的一些過程和結論都是需要龐大的理論支撐以及實際證據論證,並不是單單憑藉著「嘴上功夫」就能顛倒黑白。
畢竟就連愛因斯坦也曾因為實際的宇宙資料——紅移現象而徹底改變了自己對于宇宙的認知,證據才是科學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