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科學家們的計畫是耗用占美國電網十分之一的電量,將微型光帆飛船加速到30%光速,從而在20年內抵達比鄰星,開啟對我們太陽系最近鄰恒星系的移民活動。
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光帆飛船有多大,能載人嗎?書中地球科技發展幾百年後,能送去三體艦隊的,還只是一顆人類的大腦呢。
科學家們設想的「移民者」當然不是人,而是這個星球上最堅韌的物種——水熊蟲,無論在何種極端環境中,它都能信馬由韁,怡然自得地活著。
你可能已啞然失笑了,水熊蟲不就是《三體》中三體人的原型嗎?環境惡劣就脫水躲進倉庫,恒紀元來了拿出來往水裡一扔,泡水就復活了。美國科學家可真是頑皮,這是要開創三體文明,把科幻變成現實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根據相對論的說法,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越快,越接近光速,質量就會變得越大,加速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到最後你無論耗費多大的能量,也是難以向光速更近一步。
所以科學家們開始討論用鐳射加速輕質量的光帆飛船,來向我們最近的恒星系「移民」,而這,可能是目前唯一有望快速實現的技術。
根據科學家們的測算,可以在地球上建設大型鐳射陣列,集中起來推動太空中的光帆飛船——可能只有人類的手掌大小,將其加速到30%光速,這樣就可以在20年內抵達比鄰星。
由于飛船太小,當然不可能把人類送過去,而體型微小,可以耐151°C高溫,接近絕對零度-272°C低溫,高達人類1000倍致死量X射線等極端輻射,或真空及極端大氣壓下都能生存的水熊蟲,當然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然而要把水熊蟲送去三體星,付出的代價絕對不菲,由于陽光強度隨距離不斷降低,必須在地球上建立大型鐳射陣列,才能推動太空中的光帆加速。
美國宇航局的星光計畫已經開發出了一種鐳射相控陣列,可以擴展到相對論飛行所需的尺寸,大約是1公里到10公里的規模,每次發射需耗費100吉瓦數量級的定向能量功率,約為美國電網的十分之一,可以逐漸將光帆加速到30%光速,從而可以在20年內抵達比鄰星。
你是不是已歡欣鼓舞了?人類,不,人類的技術終于可以走出太陽系,向臨近的恒星系移民了。雖然移民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水熊蟲,但假以時日,誰敢說它們不會在另一個星球上演化出更大更高級的物種,甚至智慧生命呢?
然而你可能忘記了一個關鍵——速度,如此快的速度,30%光速,到達比鄰星後該如何減速呢?如果不減速,直接撞向行星,飛船肯定直接氣化,水熊蟲移民者們也不可能經受如此極端的高溫,沒有任何可能倖存下來。
科學家們思考了各種減速的辦法,不過在30%光速下,似乎沒有一種可以實用。目前最有可能的,是利用來自比鄰星的陽光反向推動,但計算表明,光帆飛船速度需小于5%光速才有可能,所以目前還是無解,即使發射飛船,做的也是無用功,而水熊蟲移民者們,恐怕就只有從先驅直接變成先烈了。
我倒是想到了一種辦法,可以將光帆做成鏡面可變形的,接近比鄰星後,讓光帆變成抛物面,鐳射彙聚到光帆後,反射聚焦到飛船的鏡面上,再反射反向推動飛船,同時通過調整反射鏡面的角度,還可以控制飛船的飛行方向,就和帆船逆風航行的道理差不多。
這麼簡單的方法,科學家們都沒有想到,估計太難了,沒什麼可行性,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