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成功進入太空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但人類還是 沒能夠真正踏出太陽系。根據我們對于本星系的調查,很有可能在 太陽系之內只有地球這一顆行星擁有生命,因此,我們應該 將目光放到更加遙遠的地方才行。
但是我們目前的技術明顯還是 不足以支持我們去往太陽系之外又回來的,那麼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 「漂流」。上世紀70年代,美國向宇宙中發射了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它們將 利用自身的速度和「引力彈弓」去往太陽系之外,而這註定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途。
截止到2020年,「旅行者1號」已經成為了人類發射的飛行得最遠的飛行器,但是依然沒有完全脫離太陽系,因為我們的 恒星系外部還有著面積巨大的奧爾特星雲。
「旅行者1號」除了承擔著探測深空的任務以外,它還是一位「信使」,身上攜帶著一張 「金唱片」,上面 燒錄了地球自然界和人類文明的各種圖像和音訊,包括水流、鳥叫、各種語言的問候語、人類的歌唱和音樂等等。如果有一天外星文明發現了這艘孤獨地漂流著的飛船,可以 通過這張「金唱片」來瞭解我們的文明。
各種文明發展的等級
儘管「旅行者1號」還並沒有遇到外星文明,也已經有不少人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如果我們遇到的是一種 比我們先進很多的文明,那麼 怎麼能夠保證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是友好的呢?如果他們對人類懷有敵意,那麼是不是我們的文明終將 被毀滅?
說到底,我們對于高級文明的想象終究只是 想象而已,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對于文明發展的程度進行一個 科學的量化呢?畢竟外星人究竟長什麼樣子,其實對于文明發展的衡量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其他的發展方向。
于是,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舍夫對于想象中宇宙的所有文明簡單進行了一個 等級的劃分,他提出宇宙應該有 三個等級的文明。那麼,這個等級是以什麼為依據劃分的呢?實際上是 能量的消耗量。
一個文明的發展水準越高,那麼社會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用來運轉,儘管獲得能量的途徑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其消耗的總能量卻是可以量化的。基于這個理論,卡爾達舍夫提出了一個公式,用于計算 「卡爾達舍夫文明指數」,其中需要對比這個 文明利用的能量和恒星系總能量的比例。
根據這個公式, 地球文明的等級僅僅達到了0.73,還沒有達到一級文明的范疇。如果發展到 二級文明的程度,那麼我們就能夠 利用整個太陽系之內的能量了,其中甚至包括太陽本身。而到了 第三級文明就更是不得了了,我們能夠 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完全能夠改變宇宙天體的運行方式了。
很顯然,我們的文明距離二級文明都還有很遠的距離,更不要說是三級文明了, 可能還需要人類繼續發展幾千年才有可能達到吧,而宇宙中說不定已經出現這樣的文明了。
為什麼科學家不說第四級文明?
我們初步瞭解了宇宙中的一到三級文明,那麼有沒有 四級文明呢?卡爾達舍夫文明指數和它的公式 並沒有規定一個文明的上限,既然 在理論上,宇宙中的文明發展沒有上限,那麼應該是存在四級文明的,但是 科學家卻幾乎不提四級文明,這又是為什麼?
其實從科學家們也試圖想象過四級文明,但是 這種文明的很多方面已經超出了我們能夠理解的范疇了,要知道幾級文明之間並不是等差而是 呈指數級發展的,三級文明既然可以掌握整個星系,比如銀河系的能量,那麼四級文明想必就不是僅僅掌握一個星系團或者超星系團那麼簡單了。
宇宙中不僅僅是有我們能夠看到的這些天體,還有 黑洞、暗物質等人類現在還不瞭解的事物,四級文明是不是能夠將這些物質也牢牢掌控呢?那麼,掌控了這些物質的的四級文明,是不是就已經完全 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束縛了?
那麼這樣的文明究竟是怎樣存在的,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實在是難以想象。因此,科學家們 幾乎從來不提起四級文明,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我們 不能夠理解,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可能 根本就不存在。去談論一個不存在的事物,顯然是 沒有意義的。
我們的文明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
按照這樣的理論來說,人類的發展顯然還是任重道遠的。我們 首先要讓自己達到一級文明,也就是能夠 完全利用本行星系的資源。現在我們 還有地核的能量沒有開發,對于我們的衛星月球也只是瞭解了皮毛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完成。
在能夠完全利用地球和月球的資源之後,我們需要 向著太陽系進軍,不光要利用太陽系之內的眾多行星、小行星,還要利用太陽本身這個巨大的能源, 不能夠只是再被動接受太陽的能量,那樣效率太低了。
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我們大約在100年之內就可以達到一級文明,而達到二級文明就比較難了,如果以最終建成了 利用太陽作為能源核心的「戴森球」,那麼大概是三千多年之後了,我們肯定是看不到的,只能夠留待後人去享受。
至于更高的三級文明,這是連科學家們都不能夠預測的,甚至不能確定人類能不能夠最終達到那個水準,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經完全消失了。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未來還是 充滿了挑戰和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