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確定了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之後,人類就開始猜測宇宙中可能會存在著外星人,時至今日,這一觀點早已深入人心,連嚴謹的科學界也普遍對此表示認同,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科學家們也會尋找外星人可能存在的線索。
人類屬于碳基生命,但外星人卻不一定是碳基生命,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宇宙中的生命可以是多種形式的,除了碳基生命之外,還可能存在矽基生命、硫基生命、氨基生命、氫基生命……等等。
考慮到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程度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我們還可以合理地推測,宇宙中甚至還可能存在著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生命形式,如氣態生命、等離子體生命,甚至是純能量體生命。
對于這些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形式而言,它們的生存環境很可能與人類大相徑庭,比如說矽基生命就可能生存于幾百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根本就不需要液態水。
然而在相關的研究領域中,科學家表現得有些刻板,通常情況下,他們只會關注那些位于位于宜居帶、可能存在液態水的行星,這其實就是人類的標準。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科學家總以人類的標準尋找外星人?難道外星人不能是矽基生命嗎?其實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解釋。
少走彎路
假設你身處一個複雜的迷宮之中,而你得到了一條可以走出這個迷宮的明確路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想儘快地離開這個迷宮,你會怎麼辦?
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條明確的路線離開迷宮,儘管這個選擇很可能並不是最優的,但如果不這樣,那麼我們就會面對太多的選擇,雖然在它們之中,有可能存在著一些能讓我們更快離開迷宮的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更多的選擇會讓我們走很多彎路,甚至是走進死胡同。
同樣的道理,雖然我們並不能排除矽基生命以及其他的非碳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但這是不確定的,如果我們將精力放在尋找這些生命形式上,有很大的可能是白忙活一場,費時又費力。
而人類所屬的碳基生命,卻是唯一一種已知的生命形式,因此只要找到符合人類的標準的行星,就有可能在其上發現外星生命,甚至是發現外星人,如此一來,就可以讓我們在尋找外星人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碳基生命應該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生命形式
由于碳原子只有兩個電子層,其最外層的電子層有4個自由電子,其得到電子的能力(氧化性)失去電子的能力(還原性)相當,因此碳元素很容易形成複雜多樣的高分子化合物,實際上,碳元素能夠形成的化合物比已知的任何元素都多,其種類可以高達上千萬種,這無疑為生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除此之外,含碳化合物的分子活性通常都很強,能夠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迅速的回應,而這也正是生命所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碳元素還是已知宇宙中豐度排名第四的元素,僅次于氫、氦、氧,因此可以說,碳基生命應該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生命形式,假如宇宙中真的存在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那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應該是碳基生命。
人類尋找外星人的目的
在如此浩瀚的一個宇宙中,如果始終都找不到其他的智慧生物,這事想想都覺得孤獨寂寞冷,所以人類尋找外星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在宇宙中的孤獨感。
想象一下,假如你孤身一人在一片黑暗、陌生並且充滿著各種未知危機的區域中探索,你最希望遇到什麼生物?是一個和你一樣的人類,還是某種未知的生物?答案當然是前者。
同樣的道理,科學家在茫茫的宇宙中探索時,也最希望找到與我們一樣屬于碳基生命的外星人,而不是矽基生命或者其他的非碳基生命,畢竟不同的生命形式之間很難有效地溝通,甚至還很可能會因此產生激烈的矛盾與衝突,後果將是難以預料的,而如果大家都是碳基生命,這種情況相對就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來講,儘管地球被我們稱為「生命的天堂」,但地球卻並不會一直都是現在這個樣子,終有一天,它會變得不再適合人類生存,而科學家以人類的標準去尋找可能存在外星人的星球,其實也是在給人類的未來打算,因為即使這樣的星球上不存在外星人,未來的人類也可以將其當作新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