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祝融號」在火星上已經整整行駛了100天,在這100天中,「祝融號」行駛了1064米,6台設備獲取了10GB的科學資料,可謂是碩果累累,火星車狀態良好、能源充足,將繼續向著陸點以南的古海陸交界方向行駛,繼續它的探索之旅。
但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家,祝融號即將失聯,並且同時失聯的還有NASA的火星探測器,而且很多機構在幾個月前就開始預告了,這讓大家有點納悶,難道火星上真有大事件發生?
火星沙塵暴即將發生?
祝融號和NASA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同時失聯,但問題是祝融號降落的是烏托邦平原南部,座標是25.1°N 109.9°E,而毅力號降落的位置是耶澤羅撞擊坑,兩者相距超過1800千米!
能讓兩者同時失聯的只有火星上發生超大規模的沙塵暴,但是橫跨1800千米,真有可能發生嗎?其實各位別小看了火星沙塵暴,它的規模是遍佈火星全球,不過此次失聯規模空前,不僅是火星地面的探測器,還有火星軌道上所有運行的航天器,全部失聯!
火星日淩干擾:地球人無法解決這個干擾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火星跑到了太陽「後面」,當然不需要擋住,只要靠得太近,就會因為太陽日冕層發出的全頻段干擾而導致信號被淹沒在雜訊中,當然如果太陽要是擋住信號那就更加不行了。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大致在黃道面上公轉,由于其速度差,總有一天會跑到太陽的另一邊,當然外行星存在的情況是日淩,而內行星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日淩,另一種是淩日,兩種的區別如下:
淩日是內行星從地球和太陽之間通過,地球上可以看到該行星在「太陽表面經過」,而合日則是該行星「靠近」太陽,包括從「正面經過」和「背面經過」,這次就是屬于合日,火星從「太陽背面」經過,當然並沒有從太陽背面,而是在極近的視角。
太陽是一個等離子「火球」,日冕層百萬度的高溫發出的輻射,從電磁波段到X射線波段的,涵蓋了人類通信的幾乎所有手段,所以當火星視角太接近太陽時,太陽的強大電磁波信號會將測控信號徹底淹沒,所以無論是NASA還是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或者ESA(歐空局),或者ISRO(印度宇航組織)以及UAESA(阿聯酋空間局)都沒有任何辦法,這些國家和組織都在火星表面或者軌道上有航天器存在。
什麼時候開始會失去聯繫?
其實火地之間通信並不是說斷就斷的,只是在火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由于干擾,誤碼率會增加,當誤碼率高到一定程度,難以正常傳輸資訊時,基本可以認為信號中斷失聯了,那麼怎麼樣才算是標準呢?
一般是2°,如果太陽活動高峰期還會提早一點,從2021年10月2日19:19分以後,距角開始小于2度,,到那時地球上也沒哪個測控站可以聯繫得上,「非戰之罪」,實在是太陽這個對手太厲害了。
這個接近值10月9日8點39分左右達到最小,此後逐漸遠離,到2021年10月14日早上7點20左右大約就遠離到了2°的位置,通信基本可以恢復。
為何很多機構說9月份就會中斷?
2°中斷通信是10月2日,為什麼很多機構說9月就會中斷?其實這個和太陽活動有關係,日冕層「漲落」以及太陽的日珥等活動都會改變太陽的「直徑」,因此說從9月底開始並沒有毛病,從9月底到十月中,大約接近20天左右,誰都不知道祝融號在火星上幹什麼!
失聯的祝融號和毅力號打算幹嘛?
2019年9月份火星合日期間,儘管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具有很強的自主任務能力,但仍然暫停行駛,攝像機也暫停拍攝畫面,洞察號的機械臂也暫時不移動,但探測器的科學研究工作仍將繼續。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因為火星車在火星地面的探測活動需要人在回路中參與,一旦判斷失誤造成翻車那就徹底瞎了,所以無法聯繫時火星車是不可能自行活動的,畢竟這半個多月的時間不是問題,但要是就此報廢,那絕對是個大問題。
所以可以推測,中國的祝融號也會靜止不動等待恢復聯繫,但被動的資料探測是不會停止的,比如大氣資料,氣溫、風速等等,而且它和天問一號著陸器和軌道器之間的通訊並不會中斷,那個會受到軌道器淩日影響,但時間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