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海溝是目前人類探索到的海洋最深處, 位于11°20′N,142°11.5′E,即菲律賓東北、馬利安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磺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島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裡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
據科學家們長時間的研究推測, 這條海溝的年齡可能已經有6000萬年了,對比200多萬年前才出現的人類,可以說是跨越不知多少時代的存在了。
目前對馬里亞納海溝的探索顯示,那裡並不存在「美麗的亞特蘭蒂斯」,而是十分 恐怖,是一個 生存環境極度惡劣的地方,像上文說的完全處于黑暗當中,並且壓強也很大,對于人類探索產生了許多阻礙。
深海10000米探索
目前,沒有載人潛艇的下潛深度超過600米,這個600米的記錄是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 「長尾鯊號」創造的,它在1963年測試浮潛的最深深度時發生意外,失去了浮力的它在海水中迅速下墜,巨大的壓強導致了整個潛艇 被撕成了碎片,129名潛艇人員無一倖免。600米的深度都尚且如此恐怖,那麼10000米的壓強會怎樣就不言而喻了, 再堅硬強悍的鋼鐵都會被壓成廢鐵。
如果要進行深海的探測, 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壓強的問題,壓強會隨著下降的深度不斷加大,人體是無法承受那種巨大壓強的。生物學家根據人體的各項機能資料給出推測資料,沒有深海抗壓裝備的人類最深的潛水深度大概在100米左右。截止目前, 人類無裝備潛水的最深深度為113米,尚未有人能打破這項吉尼斯的世界紀錄。有氧氣瓶等潛水裝備的下潛最深記錄是332米,這與目標10000米相比,只能算作是零頭。
當下潛到10000米時海水的壓強大約是 1000個大氣壓強,人體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強,就只能依靠外部的設施,前文提到核潛艇的下潛距離相對于10000米的目標非常有限,目前的探測器已經可以載人下潛到10000米的海底,但是可以容下的人非常少。這種探測器在實驗當中測試是可以承受住海底壓強的,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其中的人沒有生還的可能。
陽光照射到海底200米時,就已經趨近于極值了,如果繼續下潛就只能 依靠潛艇自身的光照,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偶遇許多漂亮的魚類,由于海底沒有陽光的照射,它們會自己發光,如果看到潛艇發出的光芒還會向你靠近,電影中魚兒環繞著潛艇遊動的美麗場景將會出現。
不過 越是往下,存活的生命會越來越少,因為太陽光無法照射到,海底深處的 氧氣非常稀薄, 供魚類生存的營養物質也不多。由于環境的惡劣,魚類會越來越少,更多的則是一些浮游生物。當下潛到10000米時,存在的生物恐怕就只剩下 微生物了。
綜上所述,人類現在對深海方面的探索,雖然已經有了載人探測器的出現,但是可以搭載的人數非常有限,並且目前在海底不太可能實現像在太空中的「艙外行走」,巨大的海水壓強會在人類走出探測器時就使人死亡。深海探測確實要比太空探索更加艱難。
人類在陸地上最深的鑽探記錄也只有10000米左右,可是 地殼的厚度就有17000米左右,由此可見 人類離地球核心還遠著呢。不過深海10000米對比陸地而言已經不用鑽了,因此如果等到技術成熟可以 實現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再向地下鑽探,說不定可以 到達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