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人類在月球上拍攝到地球的照片進行PS,把地球換成其他七個行星,假設月球是它們的衛星。大家看到 水星、 金星還有 火星的時候都會覺得有趣,因為它們都比地球小;換成 土星也還好,並且因為土星的光環看起來還很漂亮;換成 天王星和 海王星也同樣十分絢麗。 唯獨換成木星後,人們不由得從內心深處生出恐懼。
人們一直都認為木星很恐怖,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人類有一種心理疾病叫做 巨物恐懼症。其實不僅是人類,很多動物看見比自己體型大的物體也會害怕,除非這種動物智商很低,自己有多大都不知道。這源于 生物趨利避害的本性,自然界中,動物會因為各種原因搏鬥,可是在動物心裡,不到萬不得已,它們是絕對不想走打架這條路的。
因為搏鬥會受傷,動物受傷會影響自己捕獵,沒有足夠的食物就會餓死。所以對體型比自己大的動物,天生就有恐懼感,能遠離就儘量遠離。人類也是從這條路上進化而來的,因此躲避比自己大的事物是刻在人類基因裡面的,越是膽小逃離,越能增加自己的存活幾率。隨著人類成為了食物鏈頂端,不管多麼巨大的生物都無法威脅人類的生存,可是這種對于巨大的害怕依然存在。
人在看見龐大的東西時, 大腦皮層會產生刺激,從而控制身體的激素,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人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的症狀。
巨大的木星
木星恰恰又是太陽系一個巨大到誇張的行星, 它的質量是其他七個兄弟姐妹加起來的2.5倍,是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整個太陽系除了太陽,就屬木星最大了。 如果想要把木星塞滿,那麼必須裝進130個地球。如此巨大,也難怪人們看到木星離自己太近時候的照片會害怕。
木星的巨大還體現在它的引力。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即使是一個質量很小的小石塊來到木星的周圍,都會被木星吸進去,這也是為什麼科幻電影裡面木星會將地球吸入的原因,因為根據萬有引力的公式計算,地球靠近木星,兩者之間會產生巨大的引力,不借助其他力量還真逃不掉。
木星雖然是一顆 氣體星球,但是其大氣層非常厚重,常年被風暴籠罩。木星最著名的標誌 大紅斑, 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刮了300多年的風暴。
地球還沒有來得及到達木星的內部,就會被上面速度 高達每小時400多公里的風暴撕碎,因為地球上所存在的風暴裡,沒有這個級別的。就算地球能夠達到木星的內部, 其內核溫度有2萬多度,壓力是地球大氣壓的上億倍,地球進去可能變成一個地餅。
天文學家曾經還將大紅斑與地球的大小比較,當把兩者放在同一畫面中後,人類的不適再度出現,大紅斑足以裝下一個地球,它就像一個巨大的眼睛在凝視地球,讓人有無盡的壓迫感。
而且 木星的磁場也非常強大,是地球磁場的100倍,在其磁場下會有很多粒子做快速運動,人類的探測器在裡面很有可能被攻擊,失去聯繫。東加火山噴發,東加與世界失去聯繫後,整個人類都陷入了恐懼,如果人類在太空中的探測器失去聯繫,人類面對的是未知,同樣會感到更恐怖。
木星影響太陽系
太陽系是在大約46億年前,有一團星雲形成的,在形成太陽的同時,行星的雛形也開始展現。天文學家猜測, 一開始太陽系是打算形成九顆行星的,那顆沒有形成的行星,很有可能就是今天小行星帶的前身。
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裡面有上萬個不規則的小行星。說是小行星,其實裡面很多就是岩石塊。這其中有一顆叫 穀神星的 矮行星, 是海王星軌道以內唯一的一顆矮行星。
穀神星
矮行星的等級略低于行星,可以理解為競選行星失敗的候選者,也就是說它們離成為行星就一步之遙。柯伊伯帶的矮行星是受制于離太陽太遠了, 但穀神星則是受制于木星的引力。
天文學家們經過計算, 小行星帶剛開始的質量是和地球相似的,可是在木星的引力下,有99.9%的質量被甩走,其中有些還被木星俘獲,成為了木星的衛星。也就是說,小行星帶最初就是奔著成為一顆行星去的,可惜被木星截胡,大部分物質都被木星吸走,最後成為了這般模樣, 谷神星成為了那場造星運動的遺留。
小行星帶位置
火星質量這麼小,很有可能就是在形成過程中被木星搶走了物質,此外 火星曾經有水但是又失去水,也有可能和木星有關。總之它撼動了太陽系內行星的形成,光從這一點看,它就已經很恐怖了。要是有一天,它干擾到地球頭上,我們想炸都炸不毀它,因為它太大了。
但是,木星的恐怖之處卻遠遠不僅限如此,這是怎麼回事?
彗木相撞
1994年,木星上發生一件震驚地球的事情,那就是有一顆彗星撞擊了木星。地球歷史上,上一次這樣巨大的碰撞事件得追溯到6500萬年前地球被一顆大隕石撞擊。
彗木相撞持續了差不多五天的時間,彗星先是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撕成了21塊碎片,接著這些碎片接二連三撞向木星。據估計,這次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20億顆原子彈、40萬億噸TNT烈性炸藥。
被撞以後,木星上留下了大量的撞擊坑, 每個的直徑都在1萬公里以上,最大的那個有大約3萬公里,遠超過地球的直徑1.3萬公里。當時隨便一塊碎片撞向地球,地球就會經歷比白堊紀末期還要恐怖的滅絕事件。
謝天謝地的是,此次撞擊距離地球6.3億公里,對我們並沒有什麼影響,但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對于6500萬年前災難的恐懼再次襲來,人們都在擔心下一次會不會就是地球呢?
出于對宇宙的未知,人類難免會對這件事情害怕。經歷了這麼大的撞擊,木星跟個沒事球一樣, 如此強大的抵抗力,不禁讓人感歎,大哥就是大哥,這體積和質量不是白長的。
這件事也讓人們意識到, 木星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義。
來自木星的保護
木星巨大的引力,同樣也會為木星自己招致很多災難。我們雖然覺得害怕,但是根據科學家解釋,如果當時彗星飛過的是地球,很有可能就這麼飛過去了,不會撞向地球,原因在于這顆彗星其實質量並不大,直徑只有1.8公里,地球的引力還不足以將其俘獲。
地球歷史上,除了白堊紀被撞,在誕生之初,地球沒少挨撞。關于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有一個假說就是 海洋源于彗星。因為彗星的主要成分並不是岩石,它是由固態的 水、 甲烷等構成,裡面夾雜著一些岩石顆粒。
很有可能在46億年前,地球剛形成,整個地球還處在非常炙熱的階段, 一顆或者多顆彗星帶著水撞擊到地球上,上面的物質很快就進入地殼。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卻, 這些物質從地殼裡出來,形成了早期海洋。
生命起源于海洋, 有可能這些彗星裡帶有早期生命所需的物質,它們在海洋裡完成了早期生命的形成,但就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彗星撞擊也有可能是致命打擊。
白堊紀末的那顆大隕石雖然沒能讓生命絕跡,但是也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恐龍就此在地球上消失, 整個地球生態用了將近1000萬年的時間才恢復。加上地球自身也會產生一些滅絕事件,如果頻繁發生撞擊,地球的生命不會是今天這番模樣。
地球沒有被頻繁撞擊,還得感謝木星的保護。 很多可能砸向地球的小行星也好,彗星也罷,都會因為木星的引力而到達不了地球。小行星主要存在與小行星帶,這塊區域被木星牢牢把握,它們很難逃逸出來,即使能夠出來,經過木星40多億年搶奪,裡面的小行星質量都很小,加入來到地球,也會在穿越大氣層的時候被燒得差不多。
而彗星可能起源于太陽系最週邊的 奧爾特星雲,它們來到地球勢必經過木星,以木星的引力 ,在掠過它旁邊的時候,就會被木星束縛。就算沒有被木星抓住,彗星的飛行軌跡也會被改變,這很大程度上將地球潛在的危險進行了攔截。如果彗星靠木星太近,那麼就會像1994年一樣,與木星發生巨大的碰撞,對于地球來說就是永除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