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外星人很可能存在,但科學家卻認為,人類無法理解外星人?

外星人很可能存在,但科學家卻認為,人類無法理解外星人?
2022/02/17
2022/02/17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茫茫宇宙中絕不可能只存在人類這一個文明

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口的爆炸,外星文明也一定會走上向外擴張的道路,具備星際移民的能力,理論上來說, 在宇宙大爆炸138.2億年後的今天,一些誕生較早的外星文明是完全有可能在宇宙范圍內移民並留下痕跡的,

然而直到今天,天文學界也沒在宇宙中發現外星文明的痕跡,地球上那些所謂的UFO影像也還是一如既往的模糊,在全球遍佈手機攝像頭的今天,一旦碰到拍攝UFO這種事,圖元就會瞬間回到諾基亞時代。

于是出現了矛盾的一幕:在數學書接近百分百存在的外星文明,和靜悄悄的宇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于人們不得不捫心自問,會不會宇宙中真的只有人類這一個文明呢?

于是便誕生了費米悖論

即在宇宙漫長的年齡和龐大的星體數量下,地外生命應該遍佈宇宙,並早早被人類發現。即便星際移民的門檻過高, 智慧體所進行的無線電波通信也理應被人類捕捉,但在幾十年對電磁波的搜尋中,也沒有一個信號包含智慧生命的特徵。

于是有科學家提出了想法:會不會是外星文明的存在方式無法被人類理解呢?

也許火星上的石頭,木星大氣層內的氣旋,冥王星上的固態冰,都是這些星球上的生命,只不過它們的生命形式太特殊,人類無法理解罷了。

簡而言之,外星生命並不一定會以能被人類理解的方式存在

因為僅在地球的萬千物種中,受到環境影響而演化出的就不在少數,哪怕是同一個種群,也會因為地域的差異而產生外表上微小的不同, 比如居住在高緯度靠近兩極地區的人們,這裡相較低緯度更加寒冷,所以土著居民的鼻子就會更加挺拔細長,這樣在呼入空氣時,就能通過鼻子更加長一點的通道來對空氣進行加熱。

宇宙中數量繁多的星球上的生命,也一定會根據所在星球的環境去演化,最終變成和人類截然不同的外觀樣貌。

比如2017年10月19日來訪太陽系的疑似外星飛船奧陌陌,就是一個有些細長,酷似雪茄狀的物體,雖然天文學界給它的定性是彗星,但作為一顆從天琴座方向垂直沖進太陽系的首個系外天體,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奧陌陌屬于外星飛船的。

只不過這艘飛船無法被人類所理解罷了

在地球所有生命都屬于碳基生命的情況下,如果外星文明和文明是以矽為身體結構的話,人類也無法理解它們。

因為矽在元素週期表中位于碳的下方,和碳屬于同族,所以矽元素和碳元素具有許多相似性。 矽也具有四個化學鍵,理論上來說,就可以和氫形成矽烷,與氧形成二氧化矽以及矽酸鹽。

以此類推等,產生許多與碳元素性質相同的化合物。並且碳和矽都能組成長鏈,與氧相互交替。所以總體來看,宇宙中存在矽基文明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這種生命在外觀上很可能是透明的,由玻璃纖維似的結構組織在一起,看上去更像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晶體,這也決定了它們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相比碳基生命來說會相對寬鬆,因為矽基化合物具備熱穩定性,所以它們能在高溫高壓環境中生存。

也有科學家認為,外星人可能存在于四維空間

它們可以隨意觀察我們,但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因為我們居住在三維空間,即由長寬高構成的空間,就像生活在近二維空間的螞蟻無法感知到上方的人類一樣, 三維的人類也無法感知到更高緯度四維生命。

我們在四維生物眼裡,就像螞蟻一樣,在四維空間中,時間可能不像三維一樣是不可穿越的,時間對于外星人來說,就像一個個山谷,它們可以隨時爬到過去的山谷,回到過去,也可以到達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