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巴賽隆納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刊文稱,他們在地日第四拉格朗日點(L₄)附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在地球軌道的前方,引領著地球圍繞太陽飛行。
地球的第二顆特洛伊小行星。
宇宙中所有被引力束縛的兩個大質量天體都會在其周圍的引力場中產生五個拉格朗日點。在這五個點上,它們的引力能夠和第三個小天體運動過程中產生的離心力達到平衡。它們就像引力場中的凹陷,能夠提供較為穩定的引力環境。而這其中,第四和第五拉格朗日點的穩定性最好。
因此,在一些行星,比如木星、海王星和火星的第四第五拉格朗日點附近,會聚集起大批小行星。
科學家最早用特洛伊和希臘兩方的英雄,來給位于木星-太陽第四和第五拉格朗日點附近的小行星命名。所以後來人們也用特洛伊小行星來泛指所有在第四第五拉格朗日點伴隨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
以前人們不知道地球是否也有特洛伊小行星,直到2010年發現了2010 TK₇。這顆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位于地日第四拉格朗日點。而新發現的小行星2020 XL₅,也位于地日第四拉格朗日點。
亮度分析結果顯示,2020 XL₅的直徑大約為1千米,比2010 TK₇大三至四倍。研究人員發現,早在2012年,2020 XL₅的影像就已經出現在了歷史資料中,只是當時沒有被注意到,直至2020年才被辨認出來。
在對2020 XL₅的軌道資料進行了分析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它至少還能夠在地日第四拉格朗日點附近存在4000年;相比之下,2010 TK₇的存在時間會更久一些,大約是10000年。
研究人員表示,有跡象表明這兩顆小行星可能同屬于一個族群,而未來在地日第四拉格朗日點附近發現更多特洛伊小行星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