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仔細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事情,最早可以記起幾歲時的記憶呢?應該大部分人都已經記不起自己三歲之前的事情了吧?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當時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所以才使得記憶不完整,但是今天要說的情況可能會顛覆你的觀點。
科學家研究表示:我們之所以記不起三歲之前發生的事,是因為大腦的有意而為之!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們身體中負責存儲記憶的重要器官: 大腦。
根據目前的生物科技表示,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十分精密且脆弱的整體,以目前的科技水準無法在小心翼翼地情況下完全檢測大腦。
一般而言,大腦區域越發達,那麼這個大腦擁有者的智商和行動力都將越強,同時大腦和我們身上的肌肉一樣,也需要經常地進行鍛煉,當不斷地進行一些腦部活動之後,我們才能進一步激發大腦的活力。
其實從我們第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大腦就已經在飛速運轉了,但是因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一些大腦區域的功能還不是非常的顯著,但是存儲記憶的功能在人類還在母胎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但是根據一些學者的調查研究表示: 目前已經有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類完全喪失了自己三歲前的記憶,而剩下的人大部分隻記得一些零星破碎的畫面。
按理來說,大部分的小孩在出生時就會將自己父母經常做的事和周圍情況在大腦裡刻畫,但是我們對此卻毫無印象,這一情況很有可能就是科學家們所說的童年失憶症。
我們很多人已經記不起自己三歲之前的所有事情,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這種情況便稱之為童年失憶症。
在我們還處在嬰幼兒階段,我們大腦中負責存儲和檢索情景記憶的神經尚未發育完整。
儘管在嬰幼兒階段,大腦前額葉的少部分皮層已經投入工作,這也使得嬰兒能夠回憶起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和平常見的比較多的物品,但是這一小部分前額葉卻不能將整個事件發生的場景全部記住。
綜上所述,由于大腦的尚未成熟,這些場景的整體記憶就沒有被大腦所記住,換句話說,就是大腦一開始就沒有去考慮周圍的環境,而只是針對某一個個體進行了識別和記憶。
我們所說的記憶跟我們的意識有著莫大的關係,而在哲學中,意識就是大腦對于主觀世界的客觀反應,即意識是人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沒有客觀事物的存在,人腦就不會產生意識,就更不可能產生記憶。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想,沒有客觀世界的人就不會產生自我意識,也就更不會產生相關記憶,這就表明人的意識既離不開大腦的活動,同時也離不開外界環境的刺激。
根據研究表明:人類記不起三歲之前的記憶,很有可能是因為大腦中自我意識尚未出現,因此並不會記住一些客觀環境。
人在18個月之前是沒有自我意識的,科學家們為了印證這個論點便做出了著名的鏡子試驗,開始科學家們找來一些動物,讓他們出現在鏡子面前,如果他們能知道鏡子裡的物體是自己則說明他們有一定的自我意識,結果表明只有少部分的動物通過了試驗。
然而如果將試驗目標換成一個不足十八個月的嬰幼兒,結果則會讓人大為震撼。
實驗者首先在嬰兒自己可以看到的地方做一個標記,隔一天之後再把他放在鏡子面前,如果他有意根據鏡子裡的標記去尋找自己身上的標記,則說明他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但結果表明他們沒有據此去找自己身上的標記,這個實驗也表明18個月以前的嬰幼兒是不具備自我意識的,所以他們自然不會去記住自己所處的各種環境。
那些通過鏡子試驗的動物為什麼沒能發展成為更高級的物種?這是因為它們缺乏最主要的資訊傳播工具,這就是語言和時間的觀念。
也就是說,人類早期在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鍛煉時,也是不具備較為完善的語言能力和時間觀念,他們自然也無法較為全面地認識周圍的環境,自然而然,他們就無法對周圍環境產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