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是指龐大的天體系統,通常是由恒星、行星及其衛星和周圍的小型天體還有星際塵埃和星雲等星際物質構成的運行體系。
例如太陽系和包裹著它的銀河系,他們都只是廣袤宇宙中的一粒渺小的沙子, 宇宙由這樣不同的星系和天際物質構成。太陽系和銀河系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但是卻有科學家用紅外望遠鏡觀測到了仿佛複製粘貼的三個星系,這是宇宙中的「bug」嗎?
美國天文學家漢密爾頓于2013年通過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一組排列不規則但是外形和其他特徵幾乎相同的星系。這組星系沒有像銀河系一樣的渦旋狀邊緣而是有光條分佈,所以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不規則星系,但它們卻看起來一模一樣。
在天文學界如果發現了未知天體,那麼就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星系也是如此,比如著名的「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所以這組星系也稱作「 漢密爾頓天體」。
此發現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討論,觀點各異。有人認為這也許是哈勃望遠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重影現象,這三個星系只有一個是真的。
也有人認為和宇宙高級文明有關,甚至猜測也有可能是除了人類以外其他更高級的智慧生物造成的。究竟哪一種解釋比較合理呢?
引力場和「三胞胎」星系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天體物理學的角度來解釋。 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天才提出了20世紀最偉大的學說之一就是相對論。 我們要解釋的一個概念就是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場」。
就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宇宙空間中的任何物質都被其影響而相互作用,包括了我們認為很抽象是時間和空間。另外在這個環境中的時空是可以彎曲的,這些彎曲就是「引力場」。
接下來就解釋廣義相對論的另一個猜想—— 「引力場透鏡效應」。說起透鏡大家都不陌生,光遇到透鏡會發生折射和彎曲的現象,引力的透鏡效應就是將透鏡換成了星際中的物質,比如星系、黑洞等等。當光經過這些物質附近時就會發生折射,它們附近的引力場越強,光的折射程度就越強。
以前這只是一個猜想, 我們都能發現抬頭仰望星空時星星的位置會不斷變換,愛因斯坦提到出現這種現象正是因為太陽周圍存在強大的引力場,那些星星發出的光線在太陽附近經過時產生了彎曲。
1919年的英國倫敦皇家學會上有教授解釋到他們在觀測天體的過程中發現星星好像會突然變換位置,初步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猜想。
在六十年後的1979年, 美國一天文臺望遠鏡發現編號為Q0597+561的星體受到旁邊一個星系的引力場作用,形成了另外相同的影像。緊接著在1998年時望遠鏡探測到有多個影像分佈在愛因斯坦環的弧形周圍,互相重疊排列,所以三個以及多個複製像在這一效應下是很正常的。
再來回到我們的「三胞胎」星系,用引力場效應解釋就是本身只存在一個星系,被70億光年外的一個暗物質團的引力場折射出的影像,就像我們見到的光線穿過棱鏡後成的像一樣,這些星系看起來是不規則的排列但是外形卻是一樣的。這一效應很好地解釋了這一現象,是目前最合理和科學的觀點。
「三胞胎」星系背後的遐想
除了引力場透鏡效應外,科學家們也有過其他猜測,雖然只是一個想法,但是從這些想法中人類也能思考到一些問題。
費米悖論認為人類目前沒有發現其他文明的存在,那可能宇宙中就只有人類一種高級的智慧生物。那就誕生虛擬宇宙這一說法,在引力場透鏡效應被研究出來之前,人們覺得三個相同的星系就是一個巧合。
星系本身沒有問題的話,就是宇宙自身的「bug」。從宇宙起源到今天,天體和星系的運行一直都較為穩定,有著自己的運行系統。在沒有弄清楚問題之前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宇宙其實是虛擬的。
包括人類和其他社會系統都是被設計好的按照一定的系統運行,這個系統卡」bug」後就會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複製粘貼」了3個相同的星系。
類似的還有宇宙高級文明一說,這個理論全稱是宇宙文明等級劃分論, 是由蘇聯的科學家在1964年提出的。整個宇宙文明一共分為五級,像我們現在的文明程度連1級都不到。
這個理論中指出3級以上的文明就能隨意控制星系中的物質和資源,那就是說他們可以編寫這個宇宙運行的系統。如果真的有高階文明的存在,也許這種對于人類來說無法解釋的現象不過是他們隨手的一個小動作,那就思密恐極。
然而霍金也曾講到如果外星文明有一天會發信號到地球,人類還是不要回應。他們的想法都是從人類生存的角度出發,外星文明發現我們後很可能會消滅和侵佔。
人類可以選擇獨自靜默地生存下去,這個就是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則」。當然這些都是假想和猜測,還需要用科學的現實的依據來應付我們遇到的難題。
結語
「一模一樣」星系的出現並非是宇宙的「bug」,它們都是光線在引力場透鏡效應作用下而形成的影像。這個發現真相和探究原因的過程也是人類天體物理學不斷進步的過程。
關于那些高級文明的討論在這裡也不那麼重要了。相信在人類智慧的不斷耕耘下,我們能夠解釋各種新現象解決新難題,不斷向太空和宇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