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現在無法觀測到全部的星系,但根據研究者們的測算,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大約有 1250億個,而這還遠遠不是盡頭,而是受限于當前觀測水準得出的結論。由此可知, 我們的宇宙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而地球更是在其中連塵埃都算不上。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吧。銀河系在星系分類上屬于棒旋星系,整體看去就像是一個「漩渦」。太陽雖然被稱作恒星,但也在緩慢地隨著銀河系的中心轉動,每公轉一周大約需要 2.2億年。
其實銀河系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著一個更加龐大的中心進行公轉,那就是 本超星系團的引力中心。因此我們可以說, 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在運動著,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它的運動是有跡可循的。
銀河系在眾多的星系中並不孤獨,我們周圍還有著不少可以觀測的星系,比如 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人馬座星系等,它們比銀河系更小。而我們還有一個「龐大」的鄰居,那就是 仙女座星系。
以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為基礎,大約 50個星系一同組成了本星系群,這是銀河系之上的天文單位。那麼在這些離我們比較近的友鄰之外,還有什麼星系存在,而在本星系群之上有沒有更加龐大的天文單位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本星系群之上的單位叫做 本星系團,它包含的星系就更多了,從本星系群的50個增加到了 2500個。2500個星系究竟佔據了宇宙中多大的面積?很多人或許對此並沒有概念。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達到了 每秒30萬公里。
人們將光行走一年的距離稱為光年。光年對于人類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距離,然而以這個單位為尺度測量的本星系團,其直徑達到了 1.1億光年!除非人類能夠在未來掌握進行空間躍遷的方法,否則是永遠也不可能走出本星系團了。
或許有人覺得本星系團就是衡量宇宙的最大單位,但是事實會令你大吃一驚:在本星系團之上還有更大的天文單位,那就是「 超星系團」。
和我們想象的,像是銀河系一樣的「團塊」不同,超星系團更像是羽毛或者絲織物,是網狀結構,其中包含著大約 10萬個星系,這就是我們所在的「 本超星系團」,又被稱之為「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如果我們使用比星系更大的天文單位換算,那麼這個超星系團的容量大約是 300-500個星系團。
那麼超星系團的直徑有多大?大約是 5.2億光年,也就是說光從本超星系團的一側飛到另一側的時候,地球現有壽命已經過去了十分之一還多,生物的變遷已經過了好幾代,畢竟我們離恐龍滅絕的歷史也不過是 3500萬年。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很有可能還不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實際大小,因為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形成了一些隱匿地帶,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 觀測的盲區,我們無法計算那些處在隱匿地帶中的星系團數量,但明顯只會更多而不是更少。
很明顯,如果純粹依賴于感官,那麼我們是無法看到如此壯觀的超星系團的,畢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然如此,科學家究竟是怎麼觀測到它的?
實際上,科學家們使用了觀測 維納濾波的方式來記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運動,並且發現了它和其他超星系團之間的聯繫。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我們可以知道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正在向著相鄰的夏普力超星系團移動。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依舊在進行著規律運動,這種運動不同于整個宇宙的膨脹,這一點研究者已經通過研究 宇宙紅移得出了結論。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在更大的層面上還存在著和銀河系運動一樣的規律運動,即使是龐大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也會被更大的中心所控制?
研究者們將這個假想中的中心稱之為 「巨引源」,它操縱著數十甚至數個超星系團。由此可見,宇宙的運動比我們在想象中還要龐大、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