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每一片雪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我們地球上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自然物體,哪怕是我們把沙子放大來看,都可以看到每顆沙粒都有各自的精彩,同樣的道理,宇宙中也不應該存在一模一樣的兩個星系,但實際情況卻似乎並非如此。
2013年,俄亥俄州普茨茅斯肖尼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蒂莫西·漢密爾頓 (Timothy Hamilton) 在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資料時,偶然發現了兩個奇特的星系,它們的形狀完全相同,都具有明亮的核心以及至少三條幾乎平行的條紋,這兩個星系隨後被編號為「SDSS J223010.47-081017.8」,又稱「漢密爾頓天體」(Hamilton‘s Object)。
對于這種現象,天文學家們最初的推測是,這應該是兩個星系在相互作用時發生的一種巧合,畢竟宇宙那麼大,星系那麼多,出現兩個看上去一模一樣的星系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後續的發現卻直接否定了這一觀點。
如上圖所示,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個與之前發現的那兩個星系一模一樣的星系。顯而易見的是,宇宙中出現兩個一模一樣的星系,用「巧合」還勉強可以解釋,但出現三個,用「巧合」就很難解釋得通了。
相信大家對「費米悖論」都有一定的瞭解,簡單來講就是,根據我們的觀測,宇宙的規模大得難以想象,其中的星球多得無法計數,並且宇宙存在的時間極為漫長,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宇宙中存在著很多比我們人類文明先進得多的高級智慧文明,但實際情況卻是,我們在宇宙從未發現這種高級智慧文明的痕跡,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為了解釋「費米悖論」,就有人提出了「虛擬宇宙假說」,該假說認為,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一個虛擬程式,而由于算力的限制,這個程式只能虛擬我們人類這一個智慧文明,至于為什麼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會這麼大,或許只是程式給我們營造的假像,因為我們至今都沒有飛出「小小」的太陽系。
根據「虛擬宇宙假說」,這三個一模一樣的星系就可以簡單地解釋為,這應該是宇宙出「bug」了,程式一不小心「複製粘貼」出了三個同樣的星系,畢竟像宇宙這麼大一個程式,出現一些「bug」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如此說來,難道宇宙真的是虛擬的嗎?實際上,由于「虛擬宇宙假說」太過匪夷所思,因此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普遍認同,對于宇宙中的那些異常現象,科學家通常都會傾向于從自然的角度來進行解釋。
自從發現「SDSS J223010.47-081017.8」之後,莫西·漢密爾頓就一直在對其進行研究,在經過8年的研究之後,他和夏威夷大學的物理教授理查·格裡菲 (Richard Griffiths) 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現在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該研究團隊的解釋是,這種現象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引力效應造成的,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彎曲,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造成的時空彎曲就越厲害,所以在宇宙中的那些大質量天體的附近區域,時空就會出現明顯的畸變,從而造成光線在經過它們附近時,也會產生明顯的彎曲。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觀測者和光源之間存在著大質量的天體,那麼觀測者就有可能觀測到由于光線彎曲而形成的多個「虛像」。
該研究團隊指出,「SDSS J223010.47-081017.8」距離我們大約110億光年,而在它的「前方」,也就是距離我們大約70億光年的位置上,應該存在著一個密集的暗物質團,他們的電腦模型顯示,假如這個暗物質團的質量足夠大,並且按照一種特定的形狀來分佈,我們在地球上就剛好可以觀測到三個「虛像」。
簡而言之,根據該研究團隊的解釋,這三個一模一樣的星系,其實只是同一個星系發出的光被一個暗物質團的引力場彎曲了,進而讓我們觀測到了三個「虛像」。筆者認為,雖然這種解釋其實也可以歸類為「巧合」,但相對于根據「虛擬宇宙假說」推測出的「宇宙出bug了」這種說法來講,要顯得更加合理一些,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