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我們真的要警惕了: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發現5種史前生物遺骸

我們真的要警惕了: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發現5種史前生物遺骸
2022/03/13
2022/03/13

在地球的兩極地區,由于太陽光不能直射,溫度非常低,再加上那些冰雪能夠很好地反射太陽光,所以南北極地區常年處于冰天雪地的狀態,厚厚的冰蓋、雪地隨處可見。也是因為兩極地區的環境非常惡劣,所以在這些地區人煙稀少,按理來說受我們人類影響應該是微不足道的。

但實際的情況並非如此,即使南北極地區荒無人煙,卻也深受人類的影響,我們經常看到南北極地區出現冰架坍塌、冰山坍塌、冰川加快融化速度、凍土層不斷融化等,都在相當大程度上與我們人類有關係。

因為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我們就不斷消耗各種化石燃料,當我們獲得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會排放一些諸如二氧化碳之類的溫室氣體。當大量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大氣中以後,地球的溫室效應就會越來越明顯,簡單地說,就是地球的大氣層相當于一層「棉被」,讓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

這些年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地區都出現了創紀錄的罕見高溫,例如在去年北極地區一度出現了「8萬年一遇」的罕見高溫,最高溫度達到了38℃。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常年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出現這樣的高溫,而這一個情況的出現與我們人類有關係,所以我們真的要警惕了。

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發現5種史前生物遺骸

雖然南北極地區的最大特點是溫度極低,但是兩個極地地區的環境差別比較大,其中北極地區的凍土層非常多,南極地區的冰蓋非常大。例如在西伯利亞就存在大量凍土層,這些凍土層下面埋藏了一些史前生物的殘骸,有一些史前生物殘骸可能已經有好幾萬年的時間,但是由于這些地區的溫度非常低,相當于一個巨大的「冰箱」。

所以經過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後,這些史前生物殘骸都還沒完全腐爛掉,能夠比較好地保存下來。隨著南北極地區的氣溫也不斷上升,那些冰川、凍土層也加快融化的速度,此前被埋藏在凍土層內的物質也就得以重見天日,科學家經常在北極的凍土層上面發現一些史前生物殘骸。

第一種是猛獁象。猛獁像是冰川世紀的一個龐然大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也是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哺乳動物之一。它們具有極厚的脂肪層,這些脂肪層的厚度可達9公分,再加上它們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能夠很好地適應極寒氣候,曾經廣泛分佈在北半球的嚴寒地區。

遺憾的是,在約1萬年前這些猛獁象陸續滅絕。不過,由于這些猛獁象生存在北半球的極寒地區,例如北極西伯利亞地區,這些地區的溫度非常低,存在大量凍土層,所以這些猛獁象在死亡以後,它們的殘骸就被凍結,很好地保存了起來。

在2007年5月,涅涅茨馴鹿飼養員兼獵人Yuri Khudi 和他的三個兒子曾經在北極發現了一具猛獁象殘骸,據科學家的分析,這具猛獁象殘骸已經有41800年的歷史了,被命名為Lyuba。雖然它已經死亡4萬多年,但是它的皮膚和體內器官依舊非常完整。

第二種是野牛遺骸。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北部曾經發現一具野牛遺骸,雖然時間不確定,但是可以知道它死亡的時間也很久了。由于保存得比較好,所以也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

第三種是披毛犀。在西伯利亞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 Semyulyakh 河河邊,曾經有獵人發現了一頭幼年的披毛犀遺骸,這只長毛犀牛是一隻長毛犀牛幼崽,體長1.5米,高約0.8米,大約生活在1萬年前。

第四種是洞穴獅。在2017年9月,在西伯利亞出現了一具洞穴獅殘骸,它在死亡時只有1周大,在凍土層內凍結了差不多3萬年,隨著凍土層融化,最終它得以重見天日。

第五種是史前小馬。2018年8月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發現了這具史前小馬木乃伊,根據科學家的分析,這只小馬應該是生活在距今3萬年到4萬年以前。

人類未來該怎麼辦?

北極地區的凍土層面積非常大,很多地區的凍土層都融化了,此前被埋藏在凍土層內但現在已經暴露在環境中的史前生物殘骸肯定不止這5種,也不止這幾隻,此前我們也有分享了不是相關的研究。這些史前生物殘骸不斷重見天日,其實就是氣候變暖的一個很明顯的證據。

因為地球的氣溫沒有持續上升,那北極地區的凍土層融化速度就不會很快,而是隨著北極地區的冬季到來,氣溫下降,即使夏季有一些凍土層融化了,在冬季也會凍結起來。但現在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很多地區的冰川正在消退,凍土層也在融化,這些冰川、凍土層融化的速度比凍結的速度更快了。

這可以說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問題。因為白皚皚的雪地、冰蓋是可以反射大量太陽光的,這樣一來冰川、雪地、凍土層吸收的熱量就不會很多,融化速度就不會很快。

但是當凍土層、冰川加快了融化以後,這些冰川、凍土層就會消退,大量此前被冰川、雪地覆蓋的土地裸露在自然環境下,太陽光照射到這些土地以後沒法很好地反射回去,就會導致地面的溫度上升,這會加快周圍冰川融化的速度。

而且,在那些凍土層內埋藏的不僅僅是史前生物殘骸,還有大量碳物質,例如甲烷等,有一些碳物質在暴露環境下的時候也是一個巨大的風險。當北極出現高溫、乾旱的天氣以及出現雷擊的時候,這些碳物質就可能會燃燒起來。

在最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北極地區夏季出現野火肆虐的情況,一旦北極地區的野火出現,就很難撲滅。一方面是我們離北極地區實在是太遠了,遠水救不了近火;另一方面是野火肆虐會讓凍土層融化得更快,讓更多的碳物質暴露出來,讓燃燒變得更加猛烈。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人類應該怎麼辦呢?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到底是和氣候變暖有比較大的關係的,如果我們能夠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這些問題出現的頻率、強度都會有所下降。

但氣候變暖怎麼才能很好地緩解,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採取各種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包括植樹造林、大力開發清潔能源等,不過氣候變暖的問題持續了很長時間,並不是短期內就可以馬上見效,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繼續努力才能實現緩解氣候變暖的目標。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