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還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無數的人們都在思考: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什麼?古人站在地球表面,可以看到天上的星空,可以看到太陽,月亮以及閃爍的星星,可是這些認知不足以讓古人真正明白,地球的本質是什麼?
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在科學力量的幫助下,我們有了天文觀測設備,並且還走出了地球,這個時候,人們才真正明白:原來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一個藍色的岩質星球,而這樣的星球對于宇宙來說,像塵埃一樣渺小。
走出地球之後,人類也認知到了浩瀚的宇宙,那麼宇宙是什麼?我們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恒星,行星,中子星等各種天體,而恒星,行星等天體又組成了恒星系,數量眾多的恒星系又組成了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而在大星系之上還有更加[[[大尺度]]]的星團等。
星系可以說是宇宙的基本單位,無數的星系組成了我們看到的宇宙世界,那麼在我們眼裡,浩瀚的宇宙到底會是什麼?對于宇宙的本質,科學家也提出過多種猜想,例如:多元宇宙論認為,我們的宇宙也只是一個更[[[大尺度]]]的球體,維度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由多維組成的空間。
雖然這些猜想還沒有辦法去驗證,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還是容易讓人們接受的。除了這些容易讓人們接受的猜想之外,還有一些猜想則超出了人們的認知,被人們認為是虛幻的狂想,例如:有科學家提出,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路?
說起神經網路,朋友們都會想起生物,沒錯,在人們的認知裡,只有生物的大腦才具備神經網路,例如:人類的大腦就是一個無比復雜的神經網路,正是這樣復雜的神經網路,讓人類擁有了智慧。
宇宙的本質怎麼可能跟神經網路扯上關係?難道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物?若是如此,那也太不可思議了。既然科學家會提出這樣的一個猜想,必然也是有一些相關的資料支援。
生物大腦中的神經網路,也是由各種單元組成,不同的單元通過復雜的連接,組合組成了一個神秘的神經網路。而宇宙同樣也是有各種基本單元,星系,各種天體,可見物質,能量以及不可見的暗物質,暗能量等,它們通過有規律的組合影響等,共同構建了浩瀚而神秘的宇宙。
從巨觀的角度來看,宇宙的神經網路遵循著動力學,廣義相對論等物理體系,而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量子力學又在發揮著作用。整個宇宙網路,有著可見的變數,又有更多隱藏起來的變數,這些變數跟神經元的狀態向量是非常相似的。
宇宙在我們的肉眼世界裡,看到的只是天體,星系的運行,看不到背後隱藏起來的各種聯繫。可是用一些觀測設備,卻可以看到更加真實的宇宙,你就會發現,宇宙原來並不平靜,也沒有我們肉眼看到的那麼簡單,整個宇宙的背後就像是一張浩瀚的大網,將各種事物聯繫在一起。
生物的大腦相對于宇宙來說,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可是如果我們將生物的大腦放大到宇宙級別,大腦中的各種單元也就會放大到天體級別,星系級別,這樣跟宇宙再次對比,或許就能夠發現二者更多的相似之處。
由此可見,科學家稱,宇宙可能是一個神經網路,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當然,這些目前也只是猜測,不管是大腦的神經網路還是宇宙這個浩瀚的空間,人類對它們的了解仍然只是皮毛。
雖然生物的大腦可以直觀看得到,但是我們要研究內部的奧秘,研究整個神經網路,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生物的意識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目前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科學家認為,意識的產生,神經網路必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是神經網路如何影響意識,跟意識的發生又有什麼樣的聯繫,目前還沒有答案。
宇宙是一個[[[大尺度]]]的空間,各種天體,星系等容易被我們觀測到,可是由于宇宙在加速膨脹,速度超越了光速,而人類科技的限制,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宇宙范圍也是有限的,而不可觀測的宇宙范圍有多大,目前同樣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無法觀測到宇宙的全部,更不知道宇宙有多大,這就阻礙了我們真正了解宇宙的本質。人類之所以能夠認知到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是因為我們走出了地球,站在地球之外,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
如果人類無法走出地球,站在地球表面永遠不可能知道地球整體的面貌是什麼樣子。同樣的道理,人類要真實地了解宇宙,知道它的本質,或許也需要我們有一天可以走出宇宙,站在宇宙之外去直觀觀測。
當然,走出宇宙的前提是宇宙並不是唯一的,如果我們的宇宙是唯一的,並沒有宇宙之外的空間,那一切也就沒有了意義。可能有朋友對于宇宙可能是一個神經網路的看法並不認可,認為是在胡說八道,可是這裡我要告訴朋友們,科學是沒有盡頭的,今天我們認為的不可能,有可能會在未來成為可能。
科學的世界裡,人類才不過剛剛起步,對于宇宙的認知也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真正的宇宙奧秘,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路這樣的說法,在如今的人們看來,就是一個神學理論,那麼這個神學理論會不會在未來成為科學理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