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人類的心目中,太陽系無疑是宇宙中最特殊的一個恒星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太陽系中的一顆名為「地球」的行星上,存在著宇宙的奇跡——生命。
據我們所知,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生命,是因為一系列的「巧合」的疊加,使得地球恰到好處地滿足了生命所需要的一系列苛刻的條件。正因為如此,長久以來都有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或許是被某種未知的力量設計出來的。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非常迷人的猜測,但很遺憾,如果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那這位設計師估計要被炒魷魚,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且看以下的分析。
設計太陽系的目的是什麼?
簡單推理一下,如果沒有生命存在,那太陽系就跟宇宙中的其他恒星系沒有多大的區別,也就沒有設計的必要了,由此可見,設計太陽系的目的,只可能是讓這個恒星系能夠孕育出生命。有了這個定義之後,我們來看看這位設計師都做了些什麼。
畫蛇添足
一個合格的設計師,應該儘量地讓自己設計出的系統簡潔明瞭,用最少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同時又能讓系統長時間穩定地運行。
根據這種思路,只需要設計一個能量來源(太陽)以及一顆宜居行星(地球)就可以了,當然了,為了讓地球能有穩定的四季更替以及海洋潮汐(這對生命非常有利),給這顆宜居行星配上一顆巨大的衛星(月球)也是應該的。
然而這位設計師在設計出了太陽、地球以及月球之外,還設計了大量的其它天體,這些無用的設計使得太陽系變得非常複雜,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也大大降低。
可能有人會說了,木星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地球清除來自小天體的威脅,因此設計一個木星似乎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如果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那這位設計師完全可以將太陽系中的小天體全部抹去,再加上宇宙空間空曠得離譜,根本就不用擔心有來自太陽系外的小天體撞上地球,因此木星的存在也是沒有必要的。
可以看到,這種畫蛇添足的做法估計就足夠被炒魷魚了,然而這位設計師的設計還有更糟糕的一面。
不合理的太陽
由于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大約99.86%,因此在整個項目中,太陽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事實上,在我們太陽系中,太陽所釋放出的能量只有大約22億分之1能夠傳遞給地球,光是從這個數字來看,就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很顯然,如果將太陽的質量設計得更小、讓地球離太陽更近,那麼同樣也可以讓地球得到足夠的能量,這樣就可以節約很多資源。
理論上來講,當一個天體的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8%左右,其自身的重力就可以點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從而成為一顆恒星。
但假如太陽真的只有這麼小,那地球就必須離太陽很近才能得到足夠的能量,而這會造成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除此之外,質量太小的恒星通常都很不穩定,其表面常常會出現巨大的耀斑,這也對生命非常不利,因此太陽的質量並不能設計得太小。
多大的質量是最合理的呢?
我們把質量跟太陽差不多大的恒星歸類為「黃矮星」,質量不超過太陽質量的50%的恒星歸類為「紅矮星」,質量相當于太陽質量的50%至80%的恒星歸類為「橙矮星」。
相對而言,「橙矮星」的質量大小是最合理的,運行在這種恒星的宜居帶中的行星,同樣擁有與主恒星的安全距離。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將太陽設計成擁有現在質量一半的「橙矮星」。需要指出的是,將太陽設計成「橙矮星」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太陽的壽命將會延長很多。
一顆恒星的質量越大,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越劇烈,而核聚變反應越劇烈,其產生的輻射壓力就越大,就會阻止更多的恒星外部的物質通過對流的方式進入核心,因此在宇宙中,質量越大的恒星,其壽命就越短,以至于那些質量巨大的恒星,壽命往往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一顆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其壽命大約為100億年,而一顆質量只有太陽一半的「橙矮星」,其壽命則可以達到300億年。
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如果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那麼這種設計就可以說是相當糟糕,這位設計師除了「畫蛇添足」之外,還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而這又造成系統的預估壽命大幅度地降低。很明顯這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可以說,這位設計師估計要被炒魷魚。
而這就意味著,太陽系不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事實上,雖然生命出現的條件非常苛刻,但是宇宙中的恒星多得難以計數,總會有一些恒星系「碰巧」擁有這些條件,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宇宙中擁有生命的並不是只有太陽系。可以想象的是,或許在宇宙中的某顆行星上,也有智慧生物像我們一樣仰望星空,思考著自己的「太陽系」為何如此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