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伊朗也要搞「流浪地球」?科學家:解決全球變暖,給行星裝光帆

伊朗也要搞「流浪地球」?科學家:解決全球變暖,給行星裝光帆
2022/02/06
2022/02/06

推特上的網紅氣象學家 Scott Duncan在1月14日發表了一條推文,西澳正在遭受南半球有史以來最高溫度的炙烤,高溫50.7℃,當然澳洲不是孤獨的,因為早在2021年就有美國和加拿大、歐洲南部等多地為它「陪伴」。

而在IPCC早已確認全球變暖已經勢不可擋,而氣候臨界點可能就會提早到來,在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各國紛紛做出了承諾,而在1月4日,伊朗科學家在Arxiv預印本論文網站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神奇的方案來解決全球變暖問題。

到底是流浪地球還是流浪小行星?

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排放了過多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可以讓太陽輻射通過,卻會阻擋地面向宇宙反射的輻射能,就像一層被子那樣將進入地球的熱量鎖住,讓全球變暖更加惡化。

這個過程需要兩個促進因素,一個是溫室氣體,另一個則是太陽輻射,當前COP26大會上各國的減排都不願放棄自己國家的發展,畢竟發展是每個國家的權利,而經過了發展期的發達國家卻轉而指責發展中國家大量排放,素不知當前全球變暖的問題大都由發達國家的歷史排放。而對于在巴黎協定作出的承諾,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在減排上予以資金支持也打折扣執行。

與其這種扯皮行為,不如在另一個方面想辦法,伊朗科學家就在論文中提出了減少太陽輻射這個方案,如何減少呢?他認為可以將地球推得更遠一些!因為地球獲得輻射的比例與距離的平方是成反比的。

用什麼方法將地球推得更遠一點,真要用行星發動機?

這一點特別容易理解,比如地球的遠日點就比近日點的輻射就要比近日點少7%左右,所以只要將地球軌道拉圓,地球整體輻射就能降低7%,溫室氣體簡直就可以隨便排放卻不需要擔心變暖問題,那麼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距離大概要提升多少呢?

伊朗謝裡夫科技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Sohrab Rahvar博士經過計算後確認,只要將地球向軌道外側移動大約150000 英里(大約24萬千米),所以把地球軌道拉圓就太遠了,地球要凍死的。

如何移動?用什麼發動機?

這問題就到點子上了,《流浪地球》中我們已經見識過上萬台發動機頂著地球飛出太陽系的壯舉,那個場景就算是在電影中看到也是挺激動人心的。

但現實中這個可能性並不存在,畢竟人類還搞定核聚變,更不要說燒石頭的巨變發動機了,當然伊朗這位Sohrab Rahvar博士也不強人所難,他已經考慮現代科學能實現的方法!

引力彈弓,聽說過嗎?

向外行星發射探測器時我們總是會聽到一個熟悉的名詞,引力彈弓加速,因為從地球上外行星發射探測器需要不斷加速,達到逃逸地球軌道的能力,而火箭推力又不足,那麼還可以借助行星的力量來為探測器加速,方法很簡單,實現起來也不難,有深空探測經驗的國家一定是輕車熟路。

上圖是探測器獲得行星「助力」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從行星前進方向後方進入,前方出,行星的引力將會帶著探測器飛一段,因此獲得加速,但這個加速會損失行星一丟丟速度,因為兩者質量差異巨大,第二種則是利用行星的引力變軌,第三種和第一種相反,探測器減速,行星能獲得一丟丟加速。

而Sohrab Rahvar博士打算利用的就是第三種模式,在他的方案中將使用小行星從地球前方經過,利用小行星和地球之間的引力彈弓模式為地球遠日點上不斷加速,將地球的近日點距離抬高,從而獲得遠離地球的速度。

從理論上來看博士的方案並沒有什麼毛病,但這裡有幾個問題必須要指出一下,地球質量高達5.9x1^24千克,一顆小行星加速的非常有限,需要無數顆小行星對其加速,而且還不能太小,那麼如何精確控制軌道呢?

博士提出的辦法是使用一個巨大的太陽帆掛在小行星上對其加速與方向控制,準確控制其軌道對地球加速,那麼在多輪加速方案後,地球將能達到新的軌道,輻射能降低,那麼排放繼續,各國又可以肆無忌憚的排放溫室氣體啦。

毫無疑問,這個方案遭到了很多科學家的批評,最大的問題就是地球最害怕小行星來撞擊,一旦小行星控制失敗,那麼其造成的後果可能就是人類毀滅,為了全球變暖卻要讓地球重新置于毀滅的威脅下,是不是不太划算?

博士少考慮了一個問題:全球變暖可能會導致冰河期

Sohrab Rahvar博士的方案很宏偉,但如此付出的努力可能會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原因很簡單,因為全球變暖的另一個極端可能是冰河期!

早就有科學家發表過論文,全球變暖會導致大西洋經向環流減弱甚至消失,這個像北半球輸送熱量的「水泵」一旦停止工作,那麼歐洲與美洲北部的溫度可能會下降10~20℃,地球將會重新進入冰河期。

那麼博士再繼續將地球送往距離太陽更遠的軌道時,假如發現地球已經進入冰河世紀了,那該怎麼辦呢?消耗了钜資,又要將地球再送回來?立意都錯了的選題作為本科生畢業論文都不太合格,就權當做個理論計算吧,也算是挺有意思的一個選題。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